国立剧专:中国戏剧的摇篮
- 发布时间:2015-09-09 00:31:33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在中国首次公演,不是在北京、上海,而是在川南的一个小地方——江安县城。公演当天下着小雨,江安县城万人空巷,人们打着油布伞在雨中感受世界名剧的魅力。而演出者正是当年江安国立剧专的师生们。
成立于1935年10月的国立剧专,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从南京疏散到大后方,1939年4月迁到江安,在江安办学六年,并于1940年6月升格为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直到抗战胜利前夕的1945年6月迁回重庆。
新中国成立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合并组成中央戏剧学院,是现在中央戏剧学院的前身。江安也由此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摇篮。
国立剧专在江安的6年时间是剧专历史上颇有建树的时期,在教学上名师荟萃,人才培出,曹禺、洪深等著名戏剧家曾在此执教;谢晋、张骏祥等大批戏剧和电影界的大师曾在这里被造就成才。
剧专的物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吃“八宝饭”(米中含有泥、谷子、稗子、碎石、老鼠屎等),点桐油灯。为了改善学生的生活,学校举行了“凭物公演”(演戏不卖票,观众只要带多少不拘的食物就可入场看戏),每逢演出,江安小城犹如过节一样热闹非凡,有的观众拿着一块猪肉或提一篮鸡蛋,或背一筐蔬菜等,涌进剧专观看演出。
由于设备简陋,全校只有唯一一台钢琴,许多同学为了学好音乐常常晚上练琴,校友周牧回忆,一位女同学有一次晚上练琴很晚了,由于太疲倦而伏在琴上睡着了,将油灯打倒烧坏了琴键,她急得直哭,饭也吃不下去。而电影大师谢晋在江安读书时期,每天上课后大部分时间是在图书馆和排练场上。
1985年曹禺回忆在江安度过的难忘岁月时,欣然题词:“我们喝过江安的水,吃过江安的粮,忘不了江安人民对我们的恩情,让我们一道为四化建设,为祖国富强奋斗终身。”
目前,馆藏文物史料共计约4000件,已陈列展出2000件,分十一间展室陈列,主要展出反映剧专十四年的历史照片、文献等珍贵史料和剧专校友的艺术成果。
保存完好的国立剧专已成为江安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据馆内资料统计,开馆以来,先后已接待国内外人士5万多人,其间,有近200余名剧专师生前后重访江安,中戏戏剧文学系部分学生,也曾到江安剧专旧址“朝圣”,部分法国、日本及“台湾学者”和其他人士先后造访江安剧专旧址。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