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一只小龙虾演绎的市场传奇

  • 发布时间:2015-09-08 17:31:50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个外来生物,变形为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三栖“明星”;一只稻田“害虫”,催生出了6家亿元企业、数十个产值千万的企业、解决当地上十万人就业。从种植、养殖,到加工、贸易,再到精深加工,层层多赢、环环增效。在土地细碎、成本高企、劳动力短缺、污染等不利因素的掣肘下,我国现代化农业如何破局发力?“中国小龙虾之乡”湖北潜江书写的市场传奇,或许可资镜鉴。

  “虾稻共作”展现民间创造力

  8月初的积玉口镇,稻香沁人心脾,这里是“虾稻连作”的发源地。宝湾村54岁的刘主权遇到了一个难题,去年包的地,今年农民问他要回去。“因为种稻养虾一年比一年赚钱,小龙虾越来越火!”刘主权说。

  不过,这个“难题”算得上是刘主权自己给自己出的。

  上个世纪90年代,小龙虾在农村盛传为外来“害虫”。“夹断秧苗的根,尤其是把田埂打洞,保不住水,很让人头疼。”刘主权说。

  2000年10月,刘主权大胆地尝试了稻田养虾。“先养虾子,然后再种水稻,虾稻连作两不误。”他低价买了150公斤野生小龙虾放进稻田,到第二年春季水稻种下去的时候,他已收获了1500公斤小龙虾,卖了5000元钱。

  “虾稻连作”成功了,刘主权被称为“中国虾稻连作第一人”,从此“一水两用、一地两种”的种养模式在江汉平原流传开来,走向全省。

  过去的农田害虫成了生财致富宝贝,如今四季多水的冷浸低产田成了“聚宝盆”,一地难求。

  2006年,湖北省委把虾稻连作模式写进“一号文件”,在全省大力推广,使湖北一跃成为了世界小龙虾养殖中心,并成就了“世界龙虾看潜江”的美誉。

  潜江市委书记张桂华说:“来自民间的智慧和创造力,最符合自然和市场规律。小龙虾15年来的发展经历验证了这一点。政府要做的就是尊重和保护民间创新,为它们创造更好的条件与环境。”

  创新没有终点,探索不曾停止。2010年4月前后,由于持续低温阴雨,许多小龙虾规格不达标,但是马上要插播水稻,虾农们不得已只能低价甩卖。“虾”“稻”的岔口矛盾如何破解?

  潜江市水产局总工程师陶忠虎带着农村养虾能人、水产技术员开始摸索。2011年,在潜江后湖农场张家窑分场,建立“虾稻共作”养殖模式实验基地。通过反复比较试验,养虾的稻沟由原先的1米宽、0.8米深小沟,改挖成4米宽、1.5米深大沟,最终实现种一季水稻,养两季虾子。“到插秧的季节,就排水,虾子自然到大稻沟里;秧苗长到一定程度,再灌水,虾子又可以享用稻田的天然饵料。有了大稻沟,一年可以养两茬虾,亩均经济收益从原来‘虾稻连作’的1200元增加到4000元,翻了两倍多!”陶忠虎说。

  潜江小龙虾的名气,正是因为“虾稻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小龙虾被称为‘动物荷花’,生存在清水里,污水环境里呆不下去。最重要的是,养虾的稻田不能施用化肥和农药,要打药也得是人都可以喝的生物农药。”积玉口镇水产技术中心主任姚述坤说,因此“虾稻共作”模式里的小龙虾营养安全,稻谷也是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生态和经济价值双赢。据了解,当地一斤“虾稻”卖到了9元一斤,是普通稻谷价格的3倍多。

  来自潜江市农委的数据显示,今年该市生态种养的小龙虾面积达到28万亩,超出全市耕地面积的1/4。截至目前,小龙虾产量达到4.5万吨,预计全年达6万吨以上。张桂华表示,在农产品价格下跌和经济形式总体不乐观的背景下,近两年来小龙虾逆势上涨,让农民连年增收,今年农民人均较去年又增加1000元。

  “红”遍内外遵循市场决定力

  8月12日一早,潜江市总口农场关口分场农民张立成拉着几十斤小龙虾,来到城区小龙虾交易中心出售。他今年是第一年养虾,实行虾稻共作,多的一天要卖千把斤,少的六七十斤,眼下接近收尾期,出虾不多了。

  在今年6月的旺季,记者在交易中心看到的则是另一番景象。天微微亮,潜江市以及临近县市的虾农陆续赶来交售小龙虾,数十上百的收购商在这里一字排开。市场上,人声鼎沸,火爆异常,空气中弥漫着小龙虾又鲜又活的气味。这里的负责人姜友余告诉记者,高峰期每天的成交量达到5万斤。

  40岁的张立成今年第一次养虾,他告诉记者,后悔自己搞晚了。记者问,如果农民家家都养虾,会不会市场不好?他摆摆手说,不会!“潜江的小龙虾,不是卖湖北,是卖给全国,卖给全世界。”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潜江小龙虾养殖协会会长姜友余说,一只小龙虾,已经有了自己的市场地位。每年从4月到10月的半年时间,它都是大江南北餐饮市场的明星。“生活水平的提高,小龙虾烹饪口味的多样,征服了南北口味,市场潜力非常大。”

  在江浙沪、两广、京津、两湖、云贵川等地区,每到夏秋两季,小龙虾就掀起一股消费风潮,成为城市里大街小巷的餐馆酒店餐桌的“时令美食”,一些小龙虾主题餐馆几乎天天爆满、一桌难求。去年以来,潜江小龙虾还先后与天猫、京东、一号店等平台合作,更让小龙虾搭乘上电商快车。

  潜江市多家小龙虾加工企业,在京东、淘宝、一号店等电商平台上推出小龙虾套餐,“肉多、个大、品相好”的潜江小龙虾,两天顺丰送全国,网购数量几乎直线上升。

  在今年6月底举行的“淘宝首届国际龙虾节”上,6万斤潜江小龙虾4天之内被抢购一空。这次活动的策划方武汉蜂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叶飞说:“小龙虾的电商市场出乎意料,因为是烹饪好的熟食,消费者食用非常方便,一推上网,就一虾难求。”

  除了远销省外,潜江当地政府把小龙虾与短途游结合,向周边城市推广龙虾美食旅游线路。潜江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剑雄告诉记者,每到吃虾季的周末,汉宜高铁的潜江站几乎成了终点站,火车一过潜江站,再往前车厢里就没几个人,都在潜江站下了。

  8月初,在去往潜江的高速公路上,在高铁站、在潜江小城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关于吃小龙虾的促销推广活动。“凭高铁票吃小龙虾打五折”“充值加油卡送小龙虾”等等,为这座旅游资源不算丰富的城市吸聚了大量人气。

  小龙虾的市场传奇不止于此,真正让它名声大噪的是出口创汇明星。近年来,潜江小龙虾爬上了欧美餐桌。在欧洲市场上,潜江小龙虾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截至目前,小龙虾出口创汇已达到1.1亿美元。张桂华说:“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也相当不错,因为当前外贸形势并不乐观。”

  从生态种养到培育餐饮市场,小龙虾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解决城镇就业、繁荣服务业的“金疙瘩”。然而,随着市场的普及、消费体量的增大,小龙虾产业面临一个大难题:整个虾身能吃的部分只有20%,剩下的虾壳、虾头等“废物”占到80%。据潜江水产局介绍,小龙虾加工后,全市每年产生废弃虾壳数万吨,这些废弃物往往是一弃了之,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虾壳并不是废物,相反是非常有价值的工业原料。”张桂华说:“如何精深加工利用是一篇大文章,可以实现一二三产联动。”为此,潜江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带着企业家到江浙一带考察如何利用虾壳等废弃物。

  据介绍,甲壳素是从虾壳、蟹壳里提取的天然生物高聚物,是一种再生资源,广泛地应用于医疗、纺织、印染、化工、造纸、食品、化妆品、农业、环保等行业,可以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

  一只稻田里生长的小龙虾,最终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高科技产品。华山水产从生产加工食用小龙虾起家,最终将产业链延伸至高新科技的工业领域,打开了从农业到工业、从低端到高端、从闭环到循环经济的崭新局面。

  小龙虾成为潜江这个农业大市的发展“牛鼻子”,演绎的市场传奇,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现代农业道路,给当地带来了多元化、立体式的发展。随着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接驳”,小龙虾还将为未来潜江带来更多可能性。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