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红顶中介”,摘帽刻不容缓

  • 发布时间:2015-08-26 15:31:11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廖志慧 实习生 魏冯 裴如意

  “红顶中介”,一种不断蚕食改革红利的“寄生虫”,正在被清除出体制。

  这是从上至下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

  今年5月,省纪委与省编办牵头,开展“红顶中介”专项检查活动,剑指住建、国土、环保、消防、安监、农业六大行业。8月初,我省正式下发《关于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重点整治“红顶中介”的通知》,对“红顶中介”宣战。

  破除垄断迫在眉睫

  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社会上流传的这一顺口溜,形象地道出了一些红顶中介的诸多违规、违法乱象。“红顶中介”乱在哪?省编办透露了一个故事。

  一位重庆商人到我省某地投资房地产项目,项目从提出到办完前期手续,花费了一年多时间。其中有3个多月的时间都耗在了图审中心。“没有别的选择,该市州仅有一家图审中心承担图审中介服务。”

  环节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等问题,是“红顶中介”的通病。

  以环评为例,我省共有8家甲级环评机构,每家分别从事不同的行业领域,这些机构由于资质限额的管控,省内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形成了天然的行业垄断。尽管放开市场准入,但省外其他环评机构所占份额仍然偏低。2014年,省外环评机构在我省从事环评业务的总收入,只占全省环评业务收入的13%。

  更令人心痛的是,政府简政放权在做减法,而不少“红顶中介”却在蚕食简政放权红利。一个项目审批下来,耗在中介的时间甚至达到整个审批时间的1/3。

  清除“红顶中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斩断隐性利益链

  从检查结果来看,全省共有1754家从事中介服务业务事业单位、部门所属及管辖中介组织、法律服务机构未与主管部门完全脱钩;78.2%的行业协会属政府部门发起组建,官办色彩较浓,行政依附性强。“红顶中介”头上戴着的“红帽子”,或明或暗影响着中介市场的公平竞争。“有的中介组织违规参与政府项目、资金申报,获取非法利益,有的部门购买服务不公开、不透明;有的依附部门职能强制和搭车收费,为部门充当小金库,私分滥发,利益共享。”省编办指出。

  人员兼职取酬也十分普遍。2014年下半年,省委组织部会同省民政厅,对退离休干部在社团兼职的情况进行了清理。

  截至去年底,4288名退离休干部退出了所兼任的社团职务,仍有2260名退休领导干部继续在社团兼职。经过清理规范,原在社团兼职的已有65.5%辞去了兼任职务,超龄超届的全部清退。在社团领取薪酬、奖金、津贴等报酬的行为全部终止。

  省直行政审批中介年内脱钩

  杜绝“红顶中介”,关键在于脱钩改制,加快市场化。

  8月10日,省环保厅下属的环评中介机构——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正式脱钩。研究院环境影响评价中心、生态中心等2个科室60人,目前已转移到中南建筑设计院入职。“过去,光靠环评业务,研究院可以弥补大量事业经费,脱钩后,我们也要寻找新的出路。”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钢表示,脱钩后,研究院可以更专注于科研和政府咨询,目前正在开拓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地、市、县生态建设规划等新业务领域。

  省编办介绍,根据2013年以来的清理自查情况,共确认省直有119家事业单位从事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今年基本完成脱钩改制任务。

  对中介服务,我省将实行清单化管理。对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取消,各地各部门自行设立的一律取消。确需保留的中介服务,明确中介服务事项的各类信息并向社会公布。

  中介服务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取消区域性、行业性或部门间中介服务机构执业限制,取消现有的限额管理规定,严禁通过限额管理控制中介服务机构数量。

  中介组织信用信息公示,中介机构信用等级评级管理办法和黑名单管理制度也将加快建立。省编办介绍,“红顶中介”专项整治投诉举报电话7月初已正式开通,群众可拨打027-87135151举报。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