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市场供求转变:原来“钱找项目”现在“项目找钱”
- 发布时间:2015-08-10 17:25: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3-4月份,新三板一波行情,很多挂牌公司定增项目颇受青睐,以天星资本为代表的新三板基金大举进军一级市场,一度出现定增股票价格水涨船高的局面。各种新三板定增基金,四处搜罗项目,希望能够搭上新三板“风口”,从中分一杯羹。
市场冷得太快很多基金“拦腰斩”
说“拦腰斩”都是保守的了。最知名的例子莫过于楼兰股份,该公司4月份定增的发行价为13.401元/股,发行932.76万股,募集1.25亿元资金。随后新三板进入“冰河期”,楼兰股份少有成交。6月25日,成交价为1.4元,跌了将近9成,认购432.8万股的上海景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景富五期基金浮亏5194万。
易三板研究团队发现,楼兰股份不是特例,6月份之后大量新三板公司跌破最近一次定增价,包括“明星股”中科招商等。
行情的极速逆转,让很多投资者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深深套入其中了。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二级市场的“过山车”式的下滑,给新三板基金泼了一头冷水。本来怀着一丝希望,试水新三板的投资者,一下子被打回了原形,对新三板避而远之。
根据投中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新三板共有742家企业定向增发股票,募集资金317.5亿元,是2014年全年132.1亿元的2.4倍。但从下半年的趋势来看,定增市场的供求格局正在改变。
原来“钱找项目”现在“项目找钱”
行情好的时候,各路基金找新三板企业要票,挂牌企业估值越来越高,胃口越来越大,有的企业短短几个月,连续定向增发若干次,而且每次股票价格差异很大。第一批定增一般是公司股东和员工,第二批是券商做市商,第三批是外部财务投资者。早期拿票的看到价格猛增几倍,没有几个不心动的,于是大举抛售股票,后来者则成为“接盘侠”,于是二级市场进入萎缩的恶性循环。
前期企业套到了钱,后期苦了市场。目前市场热度不高,投资者不敢进入,很多企业都推迟了定增计划,也有的企业开始压低定增价格。市场的供求的角色正在转变。
一位知名金融机构负责投资的老总告诉易三板记者,有不少新三板挂牌企业正在和他们接触,希望投资机构能够买入企业的定增股票,该老总正在考虑此时是否是进入新三板的最佳时机。
有天星资本在投资界的示范效应,很多金融机构一直寻找进入新三板的时机,此刻似乎恰逢其时,但由于新三板市场本身还比较新,比较陌生,机构大多也比较谨慎。
新三板企业数量多投不完有“原则”才行
新三板企业不同于A股,A股是有边界的,25年了才上了2800家企业,新三板是没有边界的,一年就上个几千家。也就是说,A股2800家企业,筛选两轮之后,基本上就是行业龙头了,只能投它们,没有别的选择了,A股的圈子小,就这么多公司,选来选去相对容易。
新三板则不同,你今天认为是好的企业,没准明天会出来一家更好的与它竞争。新三板今年到5000家,明天到8000家,后年突破10000家。投资新三板如果仅限定于现有3000家的圈子,靠广撒网的方式投资,风险一定很高。因为有可能下半年进来的2000家,会彻底颠覆前3000家。
所以,投资新三板更加考验机构的专业度,不仅要对资本市场的企业了如指掌,而且还要对资本市场之外的行业有一定把握才行。新三板没有门槛,企业数量多投不完,要想赚钱,除了把握大盘走势之外,还要有自家独门的投资“原则”才行。
市场的供求转变,应该说是一次机会,但能否把握的住,还要看各机构自己的本事。
(本文由易三板研究院授权发布 不代表央广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