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事件与科学何干?
- 发布时间:2015-08-07 02:32:35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最近,由于王林事件,许多学者开始反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观点:
一是认为,出现类似王林事件,是由于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低,缺乏科学精神,从而导致轻信、误信和盲目崇拜;二是认为,这些事件是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是科普工作做得不够,要用科普进行辟谣,从而鼓励大家设立微信科普辟谣;三是认为,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事件背后有强大的推手,是一些权力人物、公众人物、大V在背后撑腰并推波助澜。而且,由此大家联想到上世纪末在中国大地盛行的伪科学、伪气功和特异功能现象,似乎,历史再三说明,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这些现象就会消失,就没有人会相信,就不再有骗子出现。
这种想法其实是没有根据的一厢情愿。大家知道,无论是上世纪末的伪科学盛行,还是众多气功师横空出世,还是通天教主诞生;也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这些现象的实质并没有什么不同。
先来看看事件构成的主体和要素。任何事件的构成离不开主体和客体,事件发生的原因也都可以用传播学的几个要素来加以描述,即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间、为什么发生、有什么效果、通过什么传播的。
从主体看,王林、张悟本、李一等等,无一人是从事科学研究或科技工作的。因此,他们发表的言论或者发生的行为,纯属他们自己的事情,与哪个科技团体或组织都扯不上关系;他们也不是为了评职称评奖而发表不是科学冒充科学的论文。因此,就不是科学范畴的事件,也就没有必要称其为“伪科学”。
从其传播的渠道看,没有一个人是通过学术期刊、学术组织、学术会议发声的,其科学与否,似乎也无关紧要;如果没有大众传媒渲染和广泛传播,也不会造成大的影响。而且,在传播过程中,从事科学的组织和人员,也没有为其做出任何学术评论和担保,所以,也不是冒充科学在传播。
从受众看,公众也不是为了获得知识或者学习需要而相信、接受甚至扩散的。他们大多是为了自身健康、为了得到庇护、为了升官发财而自愿相信的,有的甚至达到了迷信的程度。也有因为相信而遭受财产损失的。
从影响效果看,类似事件除了渲染超自然能力以外,没有任何正能量的成分,也不会给科学事业、科学研究带来好的或不好的影响。但是,却能够在公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甚至恐慌。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王林事件都是彻头彻尾的诈骗行为,跟科学扯不上,因此也不是什么伪科学事件,受害者大多不是所谓的科学素养低下。相反,其中不乏社会精英:既有企业家,也有影视明星,还有政要和将军。正是这些人的行为,起到了不良的示范效应。这些已经非常成功的人士欣赏和求助神秘力量,无非是想求得超自然力量的帮助,求更加“红火”。没有成功的人士则无非想走条捷径,攀上“高枝”。
当然,事件背后的原因很复杂,社会、文化、心理、政治、经济,等等,不一而足,但不管外因如何,内因却是主要的。而真正应该认真思考的是,媒体及其传播者的社会责任何在?
不可否认,无论是王林还是张悟本,没有媒体的帮助,他们是成不了势的。社会名流的追逐也有一个开始和带动,如果个别人做一些与自己身份不符的行为,媒体反而作为社会热点加以炒作,那么,就会形成一种示范效应,导致那些不大不小、还不太出名的类星跟踪效仿。而一旦效仿者由于机缘巧合,拜访了某人以后,变得更加红火了,就会产生连锁效应,带动更多的人,甚至是普通民众的效仿。所以,在这些荒唐人和荒唐事的成事过程中,媒体的作用一点也不能小视。如果说相信的人没有科学素养,倒不如说一些媒体人的科学素养很成问题,且缺乏良心和道德约束。
要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应该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和责任追究,促其承担起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同时,努力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基本培养。否则,王林、张悟本之流的胡说八道,就仍然会有生存和传播的可能。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信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