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让“时间银行”经受住考验

  • 发布时间:2015-08-04 04:52:3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了《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草案)》。草案提出,今后提供养老服务的志愿者,本人或其直系亲属进入老龄后,可以根据其之前储蓄的志愿服务时间,优先、优惠地享受到养老服务。这也相当于建立一个“时间银行”,养老服务可存可兑。

  “时间银行”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提出,在这个特殊的银行里,时间是唯一受认可的“货币”,会员通过为他人提供服务来储蓄时间,当自己需要帮助时,再从银行提取时间以获取他人服务,从而在社区达到互助共济的目的。江苏此番在养老服务领域推出“时间银行”模式,就是这个思路。这样的制度设计看起来十分理想,如果“时间银行”运转状况良好,在“时间存款”的储存和支取上能够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那么必将有无数老人从中受益。

  “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却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强度难以量化,没有统一的标准,也缺乏权威的机构来进行记录、认证与核查;二是现代社会人员流动快,而当前的“时间银行”探索还只限于局部区域,一旦“存折”持有人搬了家,原始服务记录的兑现和接续问题就难以解决。这些问题都在制约着“时间银行”的良性运转。从实践来看,从1999年开始,上海、北京、成都、南京、广州、济南等地就先后开展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社区试点。江苏省苏州市杨枝社区也于2008年起成立了“时间银行”,让志愿者将志愿服务以时间形式储存起来,日后可以从银行领取别人为自己服务的时间。时至今日,这些“时间银行”的运行却陷入了难以为继的窘境。

  “时间银行”具有民生性、公益性和社会性,既需要政府介入,也需要民间参与。因此,我们在对“时间银行”报以热切期待的同时,更衷心希望有关方面能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提高统筹层次,建立统一的时间银行信息平台,解决“通存通兑”和“转移接续”问题,同时带动更多的志愿者社团、企业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共同建立长效公益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时间银行”充分发挥好它的作用,体现它的价值,并最终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