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说说创新的 “国际范儿”

  • 发布时间:2015-08-03 05:39:07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日前,青岛西海岸新区与国际大学创新联盟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以世界一流大学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平台。时间再向前推一个月,由清华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微软公司合作创建的全球创新学院也在美国西雅图正式启动。可以说,我国创新领域“你来我往”日渐频繁,“国际范儿”十足。

  如今,我国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学理应成为创新的重要主体。只是,创新意识不强、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科研转化效率不高等弊端束缚着大学的创新手脚。从这个层面来说,“请进来”与“走出去”并行,让学生参与到国际化的变革中,或许是大学“长个头”、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好方法。

  在“请进来”上,随着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一系列中外合办大学的建成与运作,可谓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走出去”的步伐虽晚于“请进来”,但全球创新学院的启动则使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对提升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走出去”,有助于探索解决全球性挑战。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应对复杂的系统性难题。即便攻克了其中的一两项关键技术,或许还是要引进、吸收、再创新同一产业链条上的其他技术,需要国家间的合作。更何况,许多问题本身就是各国在技术攻关道路上同时遇到的,靠协同创新来破解难题,自然提高了创新效率。因此,将我国高校资源与国际高校资源有效对接,可以构建“人才第一资源”集聚区,推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就真的成了把“金钥匙”。

  “走出去”,有助于科研成果在更大范围内落地。花了大笔经费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却被“束之高阁”,这样的事情,我们见了不少,这正是我国科研体系中的一个“硬伤”。与国际知名大学牵手、和国际大公司合作,在这样的全球创新学院中诞生的成果,从一开始就应该是与经济社会需求高度契合的,转化时又有了天然的平台,一路顺畅。而且,因为在国际市场上被孵化,也就有了更多的检验参照物,能较快地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较好地服务经济发展。

  “走出去”,有助于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如今,我国某些产品难以进入全球市场,说到底是被国内外标准不一挡在了门外。制定标准时的失声,使得很多产品在生产出来后又平白多出了按照标准矫正的过程,耗费大量成本不说,也错失了商机。而创新领域的“国际范儿”,意味着在国际化背景下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让中国的产业标准、技术创新在国际上真正拥有话语权,也才能让我国整体创新能力与经济能力相配。

  事实上,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过程中散发出的“国际范儿”不是盲目地炫耀,更不是单方面的取经,必须是协同式的合作。合作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但只要双方致力于技术攻关而不是政治打压,就可以通过合理的渠道加以解决。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