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机构高薪疯抢量化对冲牛人

  • 发布时间:2015-07-27 10:36:15  来源:金陵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金证券记者 胡春春

  “有没有量化对冲的人”、“只要有过稳定业绩都行”、“底薪至少比现在多20%”……经历本轮“股灾”后,看中量化对冲避险策略、撒网挖角人才的机构似乎越来越多。

  “土鳖”招人

  上海操盘手李青(化名)自称“土鳖”:从本土大户室成长起来,到现在用的还是在A股第一代操盘手身上学来的追涨赶杀投资手法,有一支基本由草根投资背景人员组成的团队。

  在本轮股灾前,李青一直对华尔街回来的小年轻们有着天然的疏离。在2012-2013年量化对冲概念在上海投资圈被谈论得最火热的时候,李青会在团队会议上公开道明“我不相信那玩意”,“我只相信我在A股的经验”。“华尔街回来的会比我更懂A股?”

  李青确实有底气说这样的话。即便是2012年市场最不好的时候,李青执掌账户的全年收益率也超过了50%。这样的表现比很多公开业绩的私募大佬还要优秀。

  可是本轮股灾过后,李青缓过气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广发英雄帖招募量化对冲团队。

  “我不相信,但是我不能不学习。”刺激李青招人的直接原因是这轮A股单边暴跌让他损失惨重,而他熟悉的另一上海操盘手,却利用量化对冲逃过一劫。

  “自信”误人

  “以前可能是太自信了!”李青对《金证券》记者说,这也许是所有本土操盘手、私募们的共性,“说得难听点叫狂妄自大,包括我自己”。

  “我们太相信自己的经验、太相信自己对政策和政府的判断。”李青坦言,在暴跌最严重的时候,他和他的团队还一度重仓操作,寄希望于救市反弹。

  “你别笑我,上海滩有能力的操盘手和私募,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在这场股灾中像我一样的多了去了。”李青用半自嘲的语气对《金证券》记者说,“只是有的不是阳光私募,你无从知道,有的用的是自己资金,无所谓爆不爆仓。”

  李青说,一直到现在,自己对量化对冲概念都不是很理解。自己只知道,用这个方法,可以让投资更系统化。

  抛开度娘的解释,量化投资说白了就是利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来指导投资;用理性、定性的方式来规避风险,获得稳定投资回报。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量化对冲概念从2012年左右开始在国内投资圈被广泛提起。经过几年发展,虽然很多机构、尤其是私募号称在用量化对冲手段做交易,但更多的只是向客户推介产品时的宣传手段而已。

  高薪撩人

  李青不是唯一一位急于挖角量化对冲团队的操盘“带头大哥”。《金证券》记者明显发现,近来在市场上找“量化对冲”的多了起来。除了李青这样的操盘团队,还有私募以及企业投资部门。

  “市场上真正有能力的量化对冲团队都被公募或者几家大型私募把持着,很难有合适的。我们的挖人费用也在不停往上涨。”李青说。

  杭州一家知名私募基金甚至告诉记者,他们给新挖到的量化对冲团队领军人物的底薪已经开到一年百万左右。

  据了解,目前猎头给量化对冲团队开出的跳槽价码基本比现在的底薪高20%。而提成则由各家和量化团队自己商量。

  “牛市时量化对冲投资策略显现不出来,熊市时就会很明显,这也是它的策略特点决定的。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吧。”国内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说。

  业绩猛人

  上述私募基金负责人还提到一个情况,“我们当时有个要求,就是他们得提供过去一个月的交易情况,必须是实盘记录。在这种市场下,他们还是盈利的,并且是持续的,我们才挖他们。”

  “上个月我们本身业绩不好,挖这样的团队过来,可以稳定客户。这也是最近很多私募挖人的原因。”他对《金证券》记者补充说。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据公募人士透露,近期公募风控岗位的人员也频繁遭遇猎头的“骚扰”。

  “私募来挖人的情况多些。在这样市场情况下,可能也是为了给自己添个妆。”公募人士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