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2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铁血驾驭大国重器

  • 发布时间:2015-07-27 01:29:56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侯 静通讯员李永飞杨永刚

  他们,承载着托举中华长剑的特殊使命;他们,与国家和民族的安危紧密相连。

  莽莽深山,人迹罕至。这支执掌“大国重器”的神秘部队长年驻扎在这里。56年,没有惊天动地之名,却有惊天动地之举。跨入这支部队大门的,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精英。

  这支英雄部队就是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深山,走进这支神秘劲旅。

  从“第一枝”到“第一旅”

  上世纪50年代末,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应运而生。

  1957年12月,一批刚刚掸去战争硝烟的老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秘密集结到北京长辛店,迈出了我国导弹部队组建的第一步。1959年7月,中央军委一纸命令,中国第一支地地导弹营正式成立。

  那一年的金秋,中国地地导弹第一营悄然离京,奔赴戈壁。

  “沉寂”3年多时间,在大漠深处炸响了惊雷——由作战部队发射的第一枚战略导弹获得成功!

  这枚导弹,被称为“争气弹”,开创了共和国战略导弹的“通天之路”!

  几十年后,当年被誉为“东风第一枝”的导弹部队,已发展壮大为名扬军内外的中国“东风第一旅”。

   潜心锻造“第一剑”

  现在战略导弹射程越来越远、精度越来越高、威力越来越大。作为中国战略导弹方阵的“种子部队”,“东风第一旅”战斗力建设从“打得响”向“打得远”“打得准”,实现了一次次华丽转身,锻造出了一柄能够断然出手、决战决胜的“中华第一剑”。

  每一次武器的更新换代,都是一次系统升级、大脑换芯。旅政委文青告诉记者:“洲际导弹系统庞大、结构复杂,包括几十个专业门类、数千个核心原理,涉及十几个学科领域。可以说,一枚导弹就是一所大学,多个学院。进入这所大学不见得多难,但要拿到‘上岗证’‘毕业证’并不容易。”

  他们有个训练科目,是默背电路、气路、液路图及其原理。有人比喻说,电路图就像交通图,跑通一张中等难度的电路图,相当于熟记一座省会城市的大街小巷和行车线路。“这样的图,我们每个专业号手都能默背几十张、甚至过百张”。

  上士文熙俊,为学好导弹专业,把10多本四五百页的专业教材连抄4遍,累计数百万字,苦学精练最终成为一名熟悉3个专业、胜任10多个岗位的专业组长,他参与编写的教材在部队推广。

  三级军士长康平,对操作平台上密密麻麻的开关、按钮、指示灯如数家珍,内部结构原理烂熟于心,2次亲手按下点火按钮,打出不同型号洲际导弹最佳精度,在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屈一指。

  发射营长周游国,统管上百个战位、上千台设备游刃有余。参加基地导弹专业大会考,10多名考官轮番提问,2个多小时对答如流,无一错误,破格晋升为第二炮兵一级发射营长。

  该基地司令员刘启德自豪地说:“这个旅的官兵,拉出去与导弹专家比专业,一点都不逊色。”

  那片远山,那群士兵

  每天晚上,看到城市里的万家灯火,黄珊说他就会情不自禁想到那片远山,那支部队,那群士兵。

  黄珊是机关干事。初次来到这里就被深深震撼了。那些庞然大物如此近地耸立在黄珊面前时,她竟一时语塞,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它,“那种激动,那种震撼,那种神圣,充斥着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

  其实,这群钢铁战士,生活的空间很小胸怀却很大,视线范围很小眼界却很大,令人肃然起敬!为了磨砺敢打必胜的战略铁拳,为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心中又埋藏了多少“侠骨柔情”!

  赵平普,刚退伍的老兵。他和妻子王松华走进山沟,负责巡查维护通往导弹阵地的通信线路,一守就是25年。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是他们唯一的交通工具;几十公里的巡山线路,是他们全部的生活轨迹。22年前的一个冬夜,怀孕8个月的王松华不慎滑倒,大人的命保住了,但是早产的婴儿却不幸夭折,王松华从此丧失了做母亲的权利。

  退伍时,问到赵平普还有什么要求,他说,想再看一眼哨所。望着哨所的方向,他哽咽了:“如果部队需要,我愿意再守30年。”

  战士薛海峰,在深山阵地站了5年岗,到退伍前连驻扎在县城的旅部都没有进过,离队前只有一个心愿:“旅部什么样,我想去看看。”

  一名驻守在大山深处的连队指导员,因执行任务半年没有回过家,那天他兴高采烈地推开家门,一把抱起3岁的儿子,儿子却挣脱了他的怀抱,跑向邻居家门口,冲着屋里的小伙伴喊:“莹莹,你快看,我也有爸爸了……”

  今天,这支英雄的部队把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化作铸魂砺剑的伟大实践,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上,以一声声震天撼地的惊雷向世人宣告:有我长剑在,中华不可欺!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