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毕业生去哪儿 折射时代变化

  • 发布时间:2015-07-17 09:31:10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特约记者 程喆

  留下还是离去,这是个问题。7月,高校学生纷纷毕业。一项调查显示,中西部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倾向于向东部地区流动,而广东最能吸引毕业生。同时,尽管“北上广”的吸引力难以抗拒,但巨大的生活压力还是使一些年轻人未将其当做长久的发展之地,而是选择到经济发展形势较好,发展空间较大,发展后劲儿较足的二线城市工作。

  又是一年“史上最难就业季”,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将达到749万人,比去年又多了20万人。

  大学毕业生选择工作的因素,除了工作种类、薪水外,还与工作场所有很大关系。相比以往“扎堆北上广”,近几年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变。

  有关毕业生的流动情况,多家机构作了调查。阿里巴巴集团根据学生毕业后网购地址的变化来统计毕业生的迁徙数据,得到了全国2325所高校最近5年的毕业生“行踪”。其报告显示,大学生毕业后到别处打拼成为主流,大约有59%的毕业生都选择了离开学校所在城市,异地就业。其中,毕业于北京高校的学生,51%选择留京工作,上海的为62%,广东的为85%。广东的数据显著高于全国69%的平均水平,除了广州之外,深圳和佛山也吸引了很多毕业生。

  从数据来看,北京、上海两地毕业生留在本地的比例分别为51%和62%,考虑到这中间还有不少学生是当地人,因此外地学子能在京沪落脚的比例更低。

  广州媒体发布的《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表明,一共有33.9%的大学生选择了北上广深这4座城市。历年统计显示,2013年,希望到北上广深就业的大学生的比例为50.3%,2014年下降到48.4%,而今年则骤降至33.9%。

  麦可思研究院于2014年发布的《毕业生的“后北上广”生活》也显示,超过六成人选择了回家乡所在省份就业。

  尽管多项调查的具体数据不同,但都反映出一个趋势:一线城市对毕业生依然有吸引力,不过热度已有所下降;相比京城,上海、广州以及一些二线城市比较能吸引就业人口;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内的短距离迁移最为热门;两湖地区作为中部的教育大省,对外输出人才的能力很强,但从另一个侧面也显示出,相比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地区对人才的汇聚能力依然偏弱。

  平等的竞争环境,开放包容的姿态,是一线城市吸引人才的利器,在这些方面,北上广依旧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同时,在北上广这3座一线城市中,北京的流出率和流入率基本持平,进出人数相当;上海表现“中等”;广州最吸引人。

  就对比来看,北京让人有些爱恨交加,过于激烈的竞争和高昂的生活成本,让不少毕业生望而生畏。

  近几年,北京市落户政策进一步收紧,就连国企、事业单位的户口指标也缩减了不少。目前,落户北京没有全面实施积分制,应届毕业几乎是拿户口的唯一机会,而外企、民企的户口指标是很少的。相比之下,在落户方面,广州和上海的难度系数比北京小。

  再来看近5年房价的上涨速度。中国房产信息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内一线城市2010年新建商品住宅每平方米的均价分别为:北京20328元、上海22261元、广州11579元、深圳20596元。

  而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发布的2015年百城价格指数,深圳、上海和北京的平均房价都超过了3万元/平方米,广州的房价则不到2万元/平方米。广州房价上涨幅度最小,相比之下,居民置业的压力也较小。

  随着大学毕业生逐渐步入婚恋年龄,购房压力、子女教育压力等各种实际困难不断袭来。毕业后5年左右,毕业生不得不对就业城市进行第二次选择。

  智联招聘每年会发布4个季度的“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对比近两年来每个季度的报告发现,北上广深这4座一线城市的职位竞争指数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在2014年前3个季度的报告中,北京与深圳一直排前3名。但2014年第四季度,只有北京进入前4名;而今年春季,只有深圳进入前4名。

  对于“90后”毕业生来说,他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随着中国的经济成长和城市化进展,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或许还不如正在蓬勃发展的地方来得多。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即使不在大城市,也能够确保一定水准的生活和就业环境。去二、三线城市,工作、生活都更惬意。年轻人现在的观念是,工作好的同时也要生活好。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