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知豆比特斯拉如何?
- 发布时间:2015-06-26 14:32:46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微型电动车知豆D2上市,波澜不惊,却触动了电动车的诸多问题。
问:您参加了知豆D2上市前的媒体沟通会,主要感受是什么?
答:说来有点怪,在与知豆董事长鲍文光沟通和D2试驾体验过程中,我多次想到了特斯拉。它们之间的巨大反差的确非常耐人寻味。
表面看,特斯拉是超级跑车——土豪的奢华玩具,而知豆是微型低速电动车——平民的代步工具,没啥可比的。但进一步看,它们代表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电动车发展路数——特斯拉追求与内燃机汽车相当的行驶里程和速度,试图替代传统汽车;知豆则是要满足80公里的市内车速限制,专注于市内绿色通勤,另辟一块市场。前者完全符合政府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中对纯电动乘用车的标准要求,而后者没有达到“最高车速不低于100公里/小时”的标准,某种意义上讲是拿不上台面的电动车。
问:但知豆同样享受政府对电动车的补贴呀。比如刚上市的知豆,官方指导价15.88万元,得到各种补贴后的价格就只有4.98万元了。
答:仅此而已,除此之外,这个2006年起步的电动车企业没有像不少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那样,得到政府的特别关照,单是拿一个电动车生产资质就花了多年时间,玩遍了各种变通办法,结果是被逼出走,却因祸得福,和意大利汽车设计公司合作,2012年车型通过欧盟E-Mark、CE认证,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瑞士等国开花结果之后,才回过头来在国内找到了一条活路。之后,它就像随意撒在地里的豆种那样,不知不觉中生长了出来,政府和媒体甚至都懒得看它一眼。再看特斯拉,都张扬到宇宙级了,政府有关部门和媒体把它奉若神明,生怕没能沾上它的仙气。
结果呢?特斯拉人气超旺,但地气不足,去年在中国的销量目标开始是马斯克轻飘飘的一句“卖5000辆就算成功”,潜台词是没打算多卖,后来调高到1万辆,结果只卖了不到2500辆,中国区大幅裁员,主管三次换人,成了替罪羊生产车间,政府有关部门和媒体对特斯拉也是始乱终弃。知豆人气不足,但地气很旺,被好眼光的“汽车疯子”李书福看上了,收归麾下。2014年5月知豆开始在国内低调上市,不声不响地卖出了7400多辆,进入当年纯电动车销量前三甲;今年1~4月,销量排全球纯电动车第九,中国第二,媒体对知豆也是刮目相看。
这就是市场的选择,市场的力量。从1998年汕头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开张算起,政府有关部门在电动车问题上折腾了十几年,搞了三次“大跃进”(参见《电动车能有多大戏?》、《电动汽车悬疑24亿研发费用白白打了水漂?》、《纯电动车“大跃进”要不要清算?》、《谁是电动车“大跃进”的始作俑者?》、《两次踏空丰田能否踩上新能源正点?》),屡战屡败,消耗了多少资源,却连笔像样的账目明细都没有,至今才算见到了一点曙光,而“一个农民”(鲍文光就是这样称呼自己),凭着自己敏感的嗅觉和执着,历经十年坎坷,先后投入了十几个亿,在政府最看不上眼的领域里搞成了一次电动车“小跃进”,其中的启示大于讽刺。
问:看来您对特斯拉很不以为然。那您看好知豆的未来吗?
答:特斯拉走到今天自有它特殊的优点,它并不缺少赞美,甚至被神话,所以更需要指出它的另一面,浮躁的一面,这一面会使本来就浮躁的中国更加浮躁,最为有害。
对知豆的未来,我相对看好,相对的是国企。我历来认为,民企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希望。因为,在中国特色的环境下,民企虽然也要想方设法借助政府资源,但主要是在花自己的钱,来达成自己的商业目标,并自己承担风险;而国企的商业目标总会被政治因素扭曲,而且企业领导任期有限,自然倾向于短期行为,极难适应汽车开发周期长(动辄3~5年)、换代周期长(6~8年)、需要长时间技术积累等特点。
另外,我也看好知豆这种开发生产低速、低价电动车的路数,这类车在中国不同级别的城市都会有比较大的需求。但主要的不确定因素是政府的态度,特别是地方保护问题,比如,北京市就为此遭到过媒体的猛烈批评,现在又有让北汽新能源一家垄断电动车分时租赁市场的迹象。
问:您觉得D2这款车怎么样?
答:还是可以和特斯拉比一下,至少有两个共同点:一个是它们都是“天生的电动车”,而不是从传统汽车平台上衍生出来的,在底盘结构上更适合于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布局及其性能的发挥,包括安全性;二是它们都是老外设计的;三是它们的做工有一拼,水平都不高,区别是特斯拉MODELS售价近百万,D2补贴后只有5万左右。
其他方面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款廉价电动车的车联网系统至少是在功能上堪比高级别轿车,还提供车载3GWIFI,每月有200MB的免费流量;行车记录仪是标配,和车内的后视镜融为一体,特别适合于这个碰瓷风险高的国度,是不是首创我不知道,但我特别喜欢,因为我已经被各种行车记录仪的安装位置和牢靠性问题烦透了;提供8年12万公里的电池品质保证。此外,这款廉价电动车居然还有车道偏离预警、防碰撞预警系统。
(作者为《国际商报·汽车周刊》主编)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