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自发市场行为为何难以合法化?

  • 发布时间:2015-06-26 14:32:37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岳伟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的滴滴与美国的Uber这两家专业的约租车提供商为了争抢中国市场份额,正在开始新一轮的融资大战。这本来是两个私人企业自发的、纯粹的市场行为,没花国家一分钱,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然而政府有关部门虽屡次宣称专车不合法,却又没有出台政策全面禁止。在这样的环境中,专车未来合法运营的机会在哪里?

  近日,Uber在海外接近获得20亿美元信用额度。据悉,这些资金将来自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和高盛等大银行。同时,Uber还在寻求1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这部分融资属于策略性融资,目的包括与其它公司进行合作或收购其它业务。

  有可靠消息显示,Uber此次融资主要是针对中国市场业务扩张,具体可能包括因业务拓展而造成的用于用户补贴的资金缺口。而在一份Uber高管的邮件中提及的中国竞争对手就是滴滴,原因不仅在于前不久,滴滴公司宣布将为打车乘客提供10亿元人民币补贴,更是该公司准备通过自身的APP运营商融资15亿美元,这已经成为两家开战的先兆。

  然而对于这两家以专车为主的提供商来说,近日在中国有关专车的负面事件并不在少数,由于专车在中国并未有合法身份,先后出了武汉、广州警方对专车司机进行“钓鱼”执法引起的群体事件,天津出租司机围堵专车的群体事件,以及广州专车司机性侵女乘客等,这使得专车的社会地位及身份问题突然又敏感起来。

  那么如何让专车得到合法身份,与出租车相安无事呢?一位关注约租车市场的资深业内人士对国际商报表示,这恐怕得等出租行业深化改革、全面破除出租行业的政府垄断,才可能实现。

  两百亿元融资大战在即

  Uber与滴滴此轮融资要如果成功,双方将各融资15亿美元,总计共融资30亿美元,接近两百亿元人民币。

  Uber如此看中中国并不意外。据Uber数据预测,2015年底,中国很可能会取代美国,成为Uber最大的市场。在Uber高管的邮件中也提到,从搭乘量计算的前十大城市里已有4个在中国,其中广州、杭州、成都分居全球前三,而此前的头名纽约退居第四。

  而作为全球专车份额老大的Uber,在中国却遭遇“阻击”。据易观数国际测算,中国专车行业目前由滴滴快的主导,市场份额达到78%,而Uber的份额只有约11%。

  同时为了备战与Uber的竞争,滴滴不仅在今年2月份与快的合并,还在业务上推出了快车、顺风车,加上原先的出租车与专车,滴滴业务已经基本覆盖了高中低不同消费能力出行人群的市场,据悉代驾和公交车马上也要上线。“业务增加的同时,原有业务还要向更低级别的市场去覆盖,因此无论对于滴滴还是Uber,都有资金的需求。”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的确,滴滴就是前不久宣布将为打车乘客提供10亿元人民币补贴。面对滴滴如此来势汹汹,Uber全球CEO卡兰尼克就表示,尽管目前Uber在中国11个城市的规模和增长速度都十分惊人,但为了吸引用户,Uber必须扩展至新的城市,并对用户进行补贴,这将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有可靠消息显示,Uber此次融资也主要是针对中国市场的发展。

  但滴滴快的公共事务高级总监叶耘曾对媒体表示,滴滴快的会不会继续烧钱要看具体竞争环境,企业和投资人不会盲目烧钱,只不过是市场上有公司在挑起价格战,那么其他公司只能应战。

  不过这种应战或许也是双方的。如在一些已经开通滴滴快车的城市,“滴滴快的”和Uber的优惠活动都直指对方:“滴滴快车”表示周一前两单分别补偿两张8元券;Uber则在一周内直接发了8张8元券。

  面对市场上出现如此的补贴战,市场份额暂列第三的易到用车则表示,“滴滴快的”和Uber之间的“烧钱大战”,显然有点不淡定。

  易到用车的思路是不与出租车抢用户,专注于高端商务人群、提供私人用车服务,价格和服务都高于出租车许多。“现在滴滴快的与Uber通过持续不断的向用户补贴,不断烧钱,专车也开始低于出租车的价格抢夺市场,这不仅带来了与出租行业之间的矛盾,也将‘专车’概念玩坏了。”易到用车一高管对国际商报解释称。

  不过记者在市场上了解到,专车领域的向用户“补贴”已是大势所趋,只有通过“补贴”才能赢得更多的用户,这一点无论哪家公司都不可回避。也就是说,在专车普及的前期,哪家公司都要烧钱,否则就会失去用户,这是“互联网+”时代铁的定律。

  对此上述业内人士却强调,持续大规模烧钱是不可持续的恶性竞争,对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是不利的。企业应在不断争夺市场份额的同时,在技术、服务和用户体验层面加深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并形成自身特色。

  合法化或期待出租改革

  虽然专车公司之间打的“火热”,这一行业也被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专车目前在中国仍然面临一个迈不过去的“门槛儿”,即政策限制。

  在中国,约租车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公共交通领域中的出租车,按照《道路运输条例》和《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的规定,出租车合法运营需要具备道路经营许可证以及汽车运营证,二者缺一不可,否则构成非法运营;另一种是汽车租赁公司车辆,该类型是将以公司名下的车辆出租于私人使用,只要是合法经营的公司,车辆手续齐全均可运营。

  然而专车似乎介于两者之间,但却没有出租车合法运营的证件,且多数都是私家车挂靠汽车租赁公司运营,甚至没有挂靠,这就不免让政府认定其非法运营的性质。

  在今年两会交通部公开宣布私人运营专车属非法后,北京、上海等城市均对专车司机进行执法检查,并进行资金处罚,如武汉、广州等地还出现了“钓鱼”执法的现象,引来了专车司机不满,而酿成群体事件。

  同时,专车通过补贴,用户的行车费用比出租车还便宜,这使得专车与出租车产生矛盾,天津出租车围堵专车就是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

  面对专车这一新生事物还在不断壮大,并不能一直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状态,有关监管部门就不应该做些什么吗?

  反正对此企业是坐不住了。据悉,UberCEO卡兰尼克多次到访中国,并坦言针对目前中国缺乏相关的法规政策和监管机制,Uber愿意与政府探索什么是更规范的方式,解决本质上存在的安全问题,让隐患和顾虑也随之消失。

  而滴滴与易到用车的内部人士也表示,虽然公司会为被罚司机负担部分费用,但这也是杯水车薪,希望全社会一起推动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新生事物进行立法和保护。

  对此上述业内人士指出,破除出租行业的垄断,才能为专车合法化开启一扇“大门”。不能提供差异化和附加值服务,本来就是出租车业的天然之短,再加上成本居高不下,根本不是专车的对手。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现行《办法》严重不合理,且落伍于时代。“《办法》出台虽有当时历史背景,但却在长时间内形成了固化的利益链条,达成垄断经营,必须打破这些固化利益板块,有步骤地取消准入资质及数量限制,且出台全国性的约租车管理办法,让出租车服务从业者和专车服务提供者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出发,这个市场才可能规范、有序、健康、多赢发展,同时满足各类乘客多样化及尽量方便的出行需求。”

  据了解,交通部已在浙江义乌进行试点,即2018年后放开出租车市场准入和数量管控;出租车价格由目前的政府定价,逐步转变为政府指导价下的行业自主定价;逐步取消出租公司每年上交给管理部门的有偿使用费等。

  不过有律师也表示,对于专车运营,政府还要进行有力管控,这不仅包括对车辆的安全考核,对专车司机的驾驶、服务也需要有制度考核,以寻求市场需求与公共安全的平衡点。

  另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专车竞争本来是私人企业自发的、纯粹的市场行为,没花国家一分钱,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政府应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主旨,对其进行规范和监管。如果动辄禁止专车运营,显然是在保护出租车行业慵懒的既得利益者,有损于行业进步和消费者利益。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