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高考之后,谨防这些骗局

  • 发布时间:2015-06-26 07:31:56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 目前,高考成绩已经陆续放榜发布,很多家长和考生开始为升学而忙碌,尤其是那些孩子成绩并不理想的家长,更容易陷入焦虑中。于是,一些不法之徒便盯上了这部分家长,利用他们迫切希望孩子上好大学、但又对现行高考招生情况不了解的弱点施展骗术。在此,本文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面对高考骗局一定要擦亮眼睛。

  内部指标:骗子惯用手段,莫信

  案情回放:陈先生近几年做生意挣了不少钱,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儿子上个好大学。但遗憾的是儿子学习成绩一般,高考成绩刚过三本线。2013年7月,陈先生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刘某,刘某自称认识某知名大学校长,手中有内部指标,但需要缴纳赞助费。期盼孩子能上名牌大学的陈先生先后四次通过刘某给“学校账户”打了65万余元。直到刘某因诈骗多位考生家长被公安机关抓获,陈先生才发现自己上了当。经查,刘某以“内部指标”等名义诈骗数额达200余万元,最终以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法官提醒:以“内部指标”为名的高考录取诈骗,是近年来最常见的一种诈骗方式,诈骗分子往往以“在高等院校有招生名额或特殊关系”等为名诱骗考生或家长“上钩”。事实上,各大高校招生指标和计划均需教育部核准后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而最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的自主招生计划和定向招录计划,也不是各高校可以自主决定的,其招录工作也是在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下,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绝非“只要花钱就能拿到招生指标”。

  降分补录:录取渠道可疑,查清

  案情回放:小王的高考成绩刚刚达到一本线,根据以往经验,一本录取的几率较小,上个不错的二本院校还是可以的。在焦急等待录取通知书期间,小王接到一个电话,一张姓男子自称某一本院校招生部门负责人,表示学校某专业没招满,愿降分录取小王,但需要缴纳5万元手续费。小王及家长非常高兴,在查看对方用手机发来的录取通知书照片后,立刻将5万元打到对方指定账户。后经公安机关侦察,张某已连续参与多起利用虚假录取通知书诈骗考生的案件,张某等6名犯罪团伙成员分别被法院判处5~1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法官提醒:录取通知书一般采取邮政特快专递的方式寄出,如果非用这种方式获得,考生在接到录取通知时,应登陆教育考试部门事前公布的网站、声讯电话或手机查询平台进行查询,如查询到的信息与录取通知书一致(包括录取学校名称、专业和层次等),则说明该通知书是真实可信的,否则就是虚假的录取通知书。如遇到对方索要“赞助费”、“邮寄费”或其他费用,一般都是骗子,要立刻向教育考试部门或公安机关报案。

  “野鸡大学”:低分可以入校,别去

  案情回放:2014年6月8日,刚走出高考考场的小赵就收到一份传单: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校区位于首都北京,应届生“免试入学”。传单上面学校地址、招生电话、官方网站一应俱全。对高考成绩不太自信的小赵一下子被打动了。暑假一过,小赵就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但没想到的是,学校虽然位居北京,但校园其实就是京郊的一个旧厂房,显得很不正规。后经小赵及同学们查访,发现自己上的其实就是一所“野鸡大学”,不仅不会有学历,还耽误了复习再考,甚至学费也要不回来了。

  法官提醒:每年高考前后,总会曝出虚假大学欺诈事件。而其中隐蔽性最强的属于那些有实体校址的虚假大学。这类“大学”大多租用北上广地区的校舍,学校名称、网站也与一些正规甚至名牌大学接近,有的则号称是重点大学的“二级学院”、“联合办学”等,且倾向于异地招生,让外地家长和考生难以求证。一旦将考生骗到手,“野鸡大学”通常会借用一些临时办学场所,聘请一些社会人士上几堂课,最后以各种借口让学生退学,卷钱走人,换个校名再继续行骗。法官提醒,不久前教育部公布了正规大学名单,希望考生在报考学校时,一定要对照名单认真核对,避免上当受骗。

  自考职教:混淆办学主体,瞅准

  案情回放:2012年小宋参加了高考,但成绩不理想,正纠结于是复读一年还是出去打工的小宋一天在上网时无意间看到,一所正规公办大学正在招生,招生简章上承诺:在本校区上课,毕业后发本校毕业证书,成绩高低不限。看到这则消息后,小宋立刻与学校联系,负责接电话的老师答复情况与简章大同小异,并动员小宋尽快报名。兴冲冲的小宋报名到校后,最初并没有发觉异样,因为军训和课程安排和统招生都是一样的,就连吃住也在正规大学校园内,只是学校所发教材和任课老师与统招生有所不同。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小宋才发现原来自己上的是由该公办院校教师举办的一个自学考试培训班,毕业发的也是该校的自考文凭。觉察到上当受骗后,小宋提出退学但遭到拒绝。后经法院主持调解,该培训班才同意退还小宋部分学费。

  法官提醒:近年来,一些社会办学机构明明搞的是在职教育培训,却打着与名牌大学合作办学的旗号,甚至在招生时故意混淆办学主体,直接说是名牌大学招生,并强调招进的落榜生与统招生一样上课,颁发同样的学历文凭,误导学生入学。有的甚至打出“包就业”、“全日制”字眼,让学生和家长花了眼。根据国家教育部要求,2007年秋季起,部属高校不得再举办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各地也根据不同情况出台了相关规定,但仍有一些社会办学组织租用正规院校校舍,聘请专业教师开展类似助学培训,以混淆视听。法官告诫家长及考生,在看到这类招生信息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及时与学校招生办联系验证,避免利益受损。

  王彬刘文岗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