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兴乡村旅游旺
- 发布时间:2015-06-26 07:31:11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李传君
告别土坯房住上“别墅”式新居,出门便可在村里的产业园上班,利用便利的交通吸引城里人下乡休闲,这是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凤凰包村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3年前,凤凰包村是全区典型的“三无”贫困村:无新居、无产业、无配套,仅仅时隔3年,凤凰包实现了凤凰“涅槃”,贫困村成了“世外桃源”,其秘诀何在?
这得归功于恩阳区着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打造“巴山新居+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的大农业格局,农民成功搭乘这艘大船,将增收致富的梦想变成现实,人均纯收入快速上升。2014年全区人均收入达到7176元,增长12.2%,其中凤凰包村人均增收达1200元。
凤凰包村的“凤凰”起飞了
今年43岁的蔡宗权,是土生土长的凤凰包村人。去年前,老蔡夫妻一直在外从事建筑业多年,积攒了几十万元。“春节前回老家,简直让我震惊:村里的泥巴路变成了柏油路,以前荒芜的土地被整理成型,栽上了一望无垠的猕猴桃,村里建起一排排崭新的楼房,还有广场、图书室、电影院……”他决定不走了,利用政府打造成巴线乡村旅游带的契机,把家里废弃的鱼塘重新打造,水域总面积达10多亩,建游客垂钓中心。
每到周末,蔡宗权的鱼塘边都坐满了垂钓客,每天钓鱼的收入上千元,餐饮收入也有好几百元,一年收入能达50余万元。“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挣这么多钱,还能照顾年迈的父母,监管孩子好好读书。”蔡宗权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据介绍,去年来,全村通过引进四川天恩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2000余亩土地实现了整村流转,而今,1500亩猕猴桃园全部搭上架,500亩油牡丹明年就可开花。虽然产业尚未产生经济效益,但该村探索出的“152”分配激励机制,给农民增收描绘了美好的愿景:
“1”是保底租金,按450斤黄谷折价,每亩每年600元;“5”是指投产后,农户从公司返租一定面积的猕猴桃园,公司负责技术培训和产品回收,农户负责投入肥料、药物等生产资料和相关劳务,最后按每亩净利润的50%分成;“2”就是如果农户不返租,只负责锄草、松土、排水、看护和采摘等劳务,最后按每亩净利润的20%分成。
“预计到2017年我们将建成1万亩旅游观光基地,建成一个鲜果加工厂和5000吨鲜果气调仓库,从而成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带动230多人就业。”凤凰包村党支部书记张剑鹏说。
凤凰包模式并非“一枝独秀”
34岁的张莹,过去一直在广州务工,收入颇丰,小日子也过得其乐融融。然而,父亲患癌症去世,母亲两次手术,不仅花光了他所有积蓄,还欠下5万元债务。
“突如其来的打击不仅摧毁了我原本打算修新房的梦,还让我的家庭遭遇变故,妻子离我而去……”一切转机就在去年,张莹从广州回到老家,看到原本一贫如洗的山村,竟然建成了近2000亩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张莹到园区务工,每天能拿80元工资。由于踏实肯干,不到3个月时间,园区就聘请张莹为管理员,每月工资4000元,加上奖金,一年有5万多元的收入。重新燃起希望的张莹脸上有了笑容。
2014年底,村里通规自建新居,张莹毫不犹豫地筹钱,建起一座200平方米的小洋房,而今一家人终于告别了土坯房,住进了新居,日子越过越幸福。
这个故事不是出自凤凰包村,而是发生在临近的钱库村。由此可见,在恩阳区,凤凰包村的模式并非“一枝独秀”,而在下八庙镇凤凰包、钱库等村和观音井镇观音庵、楼房等村共计7个村,村村如此。这便是恩阳区按照“巴山新居+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的思路,着力打造的下八庙—观音井统筹城乡示范片。
“我们主要的做法是因地制宜建新居、规模发展新产业、城乡统筹强配套、深化改革稳增收,最终目的是努力构建大农业格局助农增收。”分管农业的恩阳区委常委张治国说。
2013年以来,恩阳区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规划建设理念,在示范片共规划“巴山新居”聚居点8个,目前建成凤凰包村、安居村、钱库村、观音庵村聚居点4个367户,普济宫村、万寿村和楼房村新居建设正在推进中。
目前完成道路建设43.1公里,土地整理5200亩,建提灌站2个、人畜饮水工程4处,整治病险塘库28口;建活动广场2处,村级服务中心3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个。示范片流转土地5200亩,园区农户返租1200余亩,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大农业”助农增收
恩阳区虽是一个年轻的行政区,发展起步晚,但动力足。成巴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且在境内留下3个出口,交通大动脉为该区大农业格局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13年,四川天恩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下八庙镇和观音井镇投资建产业园,目前园区以凤凰包村为中心,辐射带动了周边6个村。仅2014年,公司就为当地农民劳务支出200多万元,土地流转费108万元。
“构建大农业格局促进增收致富,这是全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战略。”恩阳区委书记梁津华说,“建区以来,我们共投入45.3亿元用于巴山新居建设,基本形成了‘三业、四圈、五带、八园、十特’的产业格局,实施4种土地流转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民收入增长迅速。今年1-5月,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89元,增长12%。”
截至目前,恩阳区共完成巴山新居聚居点规划215个,改造农村土坯房1.5万户,建成中心村6个、聚居点98个、农村廉租房326套,聚居农村居民8500户3.2万人,成功创建钟家坝、高店子等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庄38个。
按照产村相融的要求,全区已建成以上八庙为核心的芦笋产业园3万亩、以渔溪为核心的川明参产业园2万亩、以柳林为核心的银杏产业园2.5万亩、以石城为核心的城郊商品蔬菜园5万亩;培育种养大户800户、各类专合组织230个;发展农家乐112家。
下一步,恩阳区计划时令、特色蔬菜栽植30万亩(复种),芦笋产业10万亩,优质水果4万亩,巴药(川明参)产业3万亩,银杏产业观光带3万亩,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00个、家庭农场300个、龙头企业10家、专业村50个、大户1000户,建成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96个,实现农民年均增收14%。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