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旅研究院院长戴斌:没有主人的乡村空余记忆乡愁

  • 发布时间:2015-06-25 19:4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新网杭州6月25日电 (记者 施佳秀)“一个只有客人,没有主人的乡村,就像母亲已经不在,子孙也散去的老家,空余记忆中的乡愁,却看不见未来的生活。”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25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中国乡村文化论坛上的一番乡愁,让与会者产生了共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此前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中国古村落数量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之间消失了数十万个,折算后相当于每天消失300个村落。

  “目前要让一个古村落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存活下来,发展旅游业是最有效和最简单的方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住建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德胤在今天的论坛上如是表述。

  “旅游固然能够产生若干活化乡村的成功案例,但是真的能够保存、延续和提升古老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能够让原住民在既有的空间里生活和发展吗?”戴斌在认同之余也提出了反问。

  他认为,无论是理论研究成果,还是来自江南水乡、古徽州的一些古村落,云南的丽江、贵州的安顺,成都的“五朵金花”,都证明了旅游业应当,也能够在重新唤起古老村镇的活力方面有大作为。

  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达12亿人次,占全部游客数量的30%;乡村旅游收入3200亿元,带动了3300万农民致富,目前中国有200万家农家乐,10万个以上特色村镇。

  然而,戴斌在调研古村镇旅游时,问及常住人口中原住民的比例,得到的答案却令他气馁,青壮年基本都离开了,去城里打工、生活,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回来呆几天,留下来的都是年过半百,甚至是古稀之年的老人。“我在想,再过几十年,等这些老人走了,尽管建筑和空间布局还在,可是乡村还是原来的乡村吗?”

  “一个只有客人,没有主人的乡村,就像母亲已经不在,子孙也散去的老家,空余记忆中的乡愁,却看不见未来的生活。”戴斌说,对于成千上万的乡村而言,发展旅游固然是重要的现实选项,可是仅有旅游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本土精英阶层的引导,没有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没有老有所养、少有所学、病有所医的社会保障,没有男女老少的传承与相守,就不可能保障乡村的持续发展。

  对此,戴斌提出,重构本土的精英阶层,让生于斯长于斯的新乡绅主导乡村的现代化进程,传统的乡村社会基本上是退休返乡的官员、没有进入仕途的知识分子等共同治理的,他们了解地方的风土人情,希望身后留名,故而会有恒常心,无论是从历史传统,还是从乡情现实出发,都必须是与这片土地身心相连的本土精英阶层。

  “我们需要老年人守护这块土地的同时,也能够让更多年轻人留下来。”戴斌认为,需要更多的资本、技术、教育、创意和企业家参与进来,让年轻人可以有就近就业的空间,在乡村也能够有幸福生活。

  戴斌也一直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去乡下建座房子,与好友毗邻而居,谈诗论文,子女愿意一起留下来,城里的朋友愿意来看望,并住上几日……这才是戴斌心目中的中国乡村。(完)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