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国际产能合作:中国为世界经济“充电”

  • 发布时间:2015-06-23 18:17: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新网北京6月23日电当前,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领导人正在国际场合大力推动的理念与实践,既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步骤,也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举措。

  中国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刘劲松23日就此表示,国际产能合作中,中国输出的产能不仅是优质绿色和性价比高的工业产品,还有适用技术和建设工业园区的经验,也包括产业链合作,实际是为世界经济“充电”。

  他指出,产能合作不是新事物,工业化国家在各自经济发展阶段做过类似事情,但中国推出的国际产能合作有自己的特色、风格与气派,体现了共享机遇(CHANCE)、基于互补性(COMPLEMENTARITY)也即比较优势、重视互联互通(CONECTIVITY)、强调国别针对性(COUNTRY—SPECIFIC)和各种发展战略的结合性(COMBINATION),提倡协作性(COLLABORATION)和兼容性(COMPATIBILITY),坚持商业性(COMMERCIALIZATION)和清洁性(CLEANESS),加上突出能力建设(CAPACITY或CAPABILITY)。这10个“C”初步构成一个理论和操作体系,令国际社会耳目一新,令疲弱的世界经济为之一振。

  有人讲,当前全球产能似乎总体过剩,这可能是诱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他们有一个疑问,就是中国向外转移产能,是否会加剧国际社会的产能过剩和通缩风险?

  对此刘劲松认为,首先,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国际社会有争论但也有相当的共识。共识就是这场危机并非缘于发展中国家工业“产能过剩”,而是发达国家金融业“虚火太盛”。

  发达国家搞工业化已经有200多年,是成熟的工业化社会,蒸汽机、电力机车、福特制流水线、互联网、3D打印机器人、页岩气开发都源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拥有极强的、大大超过新兴市场的综合产能,处于产业链的高端,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也是外溢效应的主要创造者。新兴市场还处在工业化中期或初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产能潜力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它们怎么可能加剧全球产能过剩呢?

  通缩问题并非缘于今日,成因也很复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出现在一些发达国家,那时还没人讲“产能过剩”呢!

  今天,通缩的危险仍集中在发达国家,主因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包括去杠杆化,投资动因不足,人口老龄化,劳动生产率下降,过度依赖非常规货币政策,未真正实行结构改革,与贸易投资保护主义也有关系。将通缩或通胀归咎于新兴市场国家,是很不公平的。

  是否存在“全球产能过剩”?作为学术问题可以进一步讨论,但现实情况是:全球产能配置很不合理,有的国家产能过剩,有的国家产能严重不足。有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坐拥上千亿美元的现金,却不愿投资实业,而是寻求避税和金融市场逐利投机,这种情况不正常。

  刘劲松指出,南北经济差距是产能过剩的另一重要背景。南方国家相当多还在前工业化社会,生产力与购买力没有发挥出来。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工业产值只占全球工业总产值的0.7%,仅有不到10%的非洲就业人口从事制造业。

  令人不安的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3/4家庭无电可用,南亚近30%的人口没有电。帮助这些国家老百姓用上电,不仅是产能和经济技术问题,也是道义问题。

  迄今为止,源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只惠及15亿左右的人口,如果通过产能合作,让世界上大多数人口也能进入工业化时代,全球需求不足的状况势必大幅改观。

  近日,IMF、世行、OECD等国际组织纷纷调低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强烈主张各国增加投资促进增长。美国制造协会统计显示,在制造业上每投入1美元,可以额外拉动1.48美元的经济。1990至2011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经济体在全球制造业产值中的份额从17%增长至39%,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国际知名学者指出,工业扩张与就业、生产率提高呈长期的正相关性,生产率提高绝大部分要靠工业部门来推动,过早“去工业化”只会阻碍经济成长。

  2011年到2035年,全球电力投资预计达17万亿美元,其中3/5的投资将出现在非经合组织国家。撒哈拉以南非洲需要超过3000亿美元的投资,才能实现2030年普及电力的目标。发展中国家的产能提升有巨大空间,也有很强的紧迫性,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承担这样的重任,需要东道国和投资国共同努力,需要南北国家合作应对。我刚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教授的文章,他说,当前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不亚于二战结束之初,因为世界上有能力进行投资的资产负债表的分布很不均衡。只有在非常规货币政策之外,实施大规模的投资和改革计划,才能让世界经济走上增长路径。

  刘劲松表示,还要看到,许多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工业化实现进口替代,进而扩大出口,改善国际收支,实现贸易平衡。这些国家兴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寄望大部分基础建材能够实现本土生产,以便减少外汇消耗,扩大本地就业。还有一些大宗商品出口国正为价格疲软而苦恼,希望办加工厂增加初级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产品和产业多元化。正因如此,发展中国家热烈欢迎中国的产能合作倡议,认为正当其时,是雪中送炭。一些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和跨国公司也积极响应,因为产能合作将提供更多三方合作的商机。

  刘劲松认为,中国输出的产能,不仅是优质绿色和性价比高的工业产品,还有适用技术和建设工业园区的经验,也包括产业链合作,实际是为世界经济“再充电”(RECHARGING)而非“加负荷”(RELOADING),是在发掘新的潜能、创造新的势能、注入新的动能,是在支持合作伙伴强筋健骨、通经活血。中国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正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向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这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实践着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有利于国际社会构建更公平、更强健的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完)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