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乡村干部巧牵线复活古老木偶戏

  • 发布时间:2015-06-19 02:29:56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

  伴随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冲击,原有的乡村文化逐步遭遇瓦解,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正在丧失,突出表现为大量的民间艺术、手工技艺为人冷落、遗忘乃至濒临失传。留住乡村文化之根,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但是,究竟怎样才能做好乡土文化传承?传承文明与发展村庄、致富村民是否互斥?本刊今日刊发的一组稿件,有力地回答了这些问题,而且用实践证明了:在乡土文化传承中,村居干部可以大有作为,也理应有所作为。

  梁生斌白秀珍

  5月28日下午,在碧溪镇府前街,一场别开生面的木偶戏正在搭台演出。锣鼓、铙钹、二胡、锁呐齐鸣,伴随一声声乡土唱腔,舞台上的木偶开始上演桃园结义的剧情。碧溪镇的乡亲们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木偶戏台前人头攒动。这是泰和县上模乡上村木偶戏表演队在泰和县“百姓大舞台”文化活动上的第一次公开演出。

  2012年,江西省泰和县上模乡干部蒋思伟等人在进村入户走访时,发现该乡上村村曾家祠堂高洁堂内摆放着一套木偶戏的表演器具,但大多已经霉烂枯朽,无法正常使用。经过了解,发现该村曾有演出木偶戏的传统。上模乡党委、政府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发掘这一文化资源,将文化传承结合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利用木偶戏激发当地群众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这一设想很快获得泰和县有关方面的肯定与支持。

  乡、村干部立即组织起来,逐一走访当地老人。根据老人们的回忆,木偶戏又称傀儡戏,相传是从汉代流传下来的古老戏法,当地木偶戏表演曾经风行一时,可惜文革期间这门民间表演艺术遭到歪曲性批判,后来日渐失传。走访中,乡、村干部们还发现,中老年村民对木偶戏表演仍然保持热情,只是苦于后继无人。村里决定先派人出去学习,前往邻县兴国县均村乡等发掘保护木偶戏文化较好的地方学习;乡里则安排干部积极整理相关资料,并向泰和县文化馆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加快发掘保护力度,当地乡村干部又邀请泰和县文化馆的专业人员进村入户走访。调查组先后走访近百位老人,并从七八位健在的民间老艺人处了解到,当地木偶戏的曲目曾有100多种。随后,在县文化馆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发掘整理还原曲目20多种。

  据上村村党支部书记张春林介绍,村里的木偶戏发掘保护得到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县里、乡里先后配套5万元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予以支持,2013年底,又投资3万多元购置到位一套完整表演器具。目前,上村村已组建起以年过七旬的郭世英老人和正值壮年的蔡定礼为主的表演班子,并从兴国县请来70岁的木偶戏表演老艺人杨京豪担任指导老师。同时,乡村干部积极联系县文化馆专家、外地表演名家到乡里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县里还把木偶戏表演定位成乡村文艺调演的必演曲目,鼓励戏班到全县巡回演出,并要求不得重复表演曲目,每场演出县里给予2000元奖补经费。

  为保证还原的曲目在表演风格上也能“原汁原味”,上村村“两委”班子反复组织戏班进行排练、预演,然后邀请熟悉木偶戏的当地老人观看表演并发表意见,并反复整理修改,确保充分复原。就这样,历经一年多精心筹备,杨京豪带着上村木偶戏表演队,借助泰和县文化馆组织的“百姓大舞台”活动,终于在碧溪镇吼出“桃园结义”的唱腔,这才有了本文开篇的动人一幕。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