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科技城:政策红利搭建的创新高地
- 发布时间:2015-06-18 01:29:42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6月16日,在四川绵阳涪城区燕景堂科技孵化中心内,四川豪斯特电子副总经理刘刚强,正摆弄着他的警用无人机。这款启动研发仅3年、问世1年的产品,目前已实现营销收入1100万元,在当前风起云涌的无人机市场成为一支新军。
“我们抄了资源的‘近道’,傍了政策的‘大树’。”刘刚强坦言,企业成功的秘诀正是“少走了许多弯路”。团队启动无人机研发后,不仅获得多项创新创业支持,还由政府部门“牵线搭桥”先后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西南科大等“大牌”科研单位开展技术合作。“政策的倾斜、‘牛人’的支持,使我们迅速在这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中站稳脚跟,令团队发展信心大增。”
在如今的科技城绵阳,这样创新创业“抄近道、傍大树”的故事随时都在发生:从长虹走出来的“创客”王海鹏,靠长虹创投的创业资金,创建了国内首家家电维修垂直电商平台“百库”;曾在北京餐饮业工作的曾鹏,享受了“金苗工程”帮助,旨在把四川时尚火锅卖到全国“互联网火锅”实体店已诞生;得到“拔萃工程”扶持的四川浪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短短2年内年销售收入从最初的100万元迅速增长到1800万元;西南科技大学学生胡浩“用无人机送外卖”的奇想,今年5月靠创业扶持资金变成现实,团队研制的“送餐无人机”可承载5千克餐食、送餐半径2公里……
一个个奇思妙想、天马行空的创业梦想得以实现,正是依靠近年来绵阳科技城建设中,密集释放的创新创业政策“红利”。
近年来,绵阳科技城一改创新政策由政府、院所唱“独角戏”的做法,将政策“红利”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密集倾斜,架设起崭新的创新创业“桥梁”,充分调动各级创新主体,点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火。目前绵阳国家科技城已形成中央、省、市三级完整的政策体系,成为西部科技创新“政策洼地”与创新创业扶持“高地”。
“激光显示技术是继黑白、彩色和数字显示后的第四代技术,尽管前景广阔,但目前量产公司非常少,全四川仅我们一家。”面对未来的“孤军奋战”,去年刚落户绵阳的中视迪威总经理张大为却底气十足,“这里‘给力’的创新创业环境让我们并不感到‘孤独’。”
去年10月该企业落户绵阳之初,便获得100万元“涌泉计划”资金资助,这是绵阳市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设立的扶持政策,该计划仅去年便发放资助资金6650万元,不管企业是处于初创阶段、成长阶段还是发展阶段,均可获得相应的资金、信贷、人才、载体等扶持。而初来乍到即享受“红利”的中视迪威的确也是“蛮拼的”: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就获得了十余项激光显示行业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研发出了包括激光电影放映机、4K激光工程投影机和全球首款激光户外三防投影机等十余款产品和全套系统解决方案。最近企业正加紧建设激光显示终端配套产业园,打造全国首个激光显示产业基地。
高层次人才团队落户绵阳可享受“千英百团”计划重奖;初创团队可获得工商代办、入驻免费、产品推广等“金苗工程”帮助;蓄势待发企业可得到资金、信贷9条等“拔萃工程”支持;企业稳定发展又可再进一步得到更加优惠的人才、载体等11条政策的“卓越工程”扶持;而科技企业本身也按照销售收入增长率20%、总额度5000万元、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前三位等指标,被划分为“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先锋企业”享受特色政策帮助——创业创新有扶持、外来创业有住房、初创企业有场地、注册登记有便利、创业贷款有担保、风险投资有补偿、税收贡献有奖励、专利转化有资助、技术创新有专项、优秀人才有重奖的“十有”政策“套餐”。
“一方面政策的‘诱发效应’,正激活绵阳富集的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与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加速成果转化;另一方面政策‘集聚效应’,正吸引更多的企业、院所、人才,到绵阳科技城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绵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周钰说。
统计显示,仅去年绵阳就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985名硕士、304名博士与上万名包括“211”院校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绵阳去年申报认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684家、其中新注册2227家占到四川省的三分之一,相当于每周就有40余家科技型企业雨后春笋般地在绵阳诞生;而在今年一季度,绵阳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74户,平均每天新增7户。
“带着富有创意的大脑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就可以在这里实现你的创业之梦!”在车水马龙的绵阳街头,无处不见的宣传展示,正见证着这里激荡的创新创业热潮。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