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亿人“捕猎”,追踪地沟油

  • 发布时间:2015-06-11 04:32:43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陈玺撼

  2015年4月24日,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 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消息传来,彼时在外奔波的郑恩光立刻点开手机,翻看条款,查找期盼已久的字眼。当拨弄屏幕的拇指停顿在《食品安全法》第42条时,郑恩光的心情,灿烂起来。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我们要的,就是‘追溯’这两个字!”让郑恩光兴奋的是,几经沉浮,追溯概念终于名正言顺了,这使得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成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定责任。这对于已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领域精耕近三年的郑恩光,以及他掌门的上海亿人通信终端有限公司而言,不仅暗示了更多的商机,更是对他们“远见”的肯定和激励。

  地沟油里“淘”出真金

  查看上海亿人通信终端有限公司的企业注册登记信息,这家1995年成立、注册资本达600万德国马克的中德合资企业,靠设计、生产电话机、机顶盒、宽带设备、计算机等起家,其生产的某品牌电话机至今仍主导国内商务市场。很难想象,这样“硬”的企业,在成立17年后,竟会和餐厨废弃油脂,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地沟油”结缘。

  不知是否有意,就连其使用了十几年的门牌号,最近也开始向餐饮行业“示好”——从浦东川桥路500号搬到了同一条路上的777号,正好是上海话“吃、吃、吃”的谐音。

  对于这种“突兀”的转行,郑恩光却不以为然:“我们又不开饭店,只是捕捉、传输和分析餐饮业的地沟油信息,所以本质上干的还是通信技术这个老本行。”郑恩光说,早在《食品安全法》施行时,公司就看到了食品安全信息蕴藏的商机,《食品安全法》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索证索票”,查验所采购食品的合格证和供货者的许可证,并做好记录。可人工手写的纸质台账事后难以核对追查,也不利于统计分析,且有很大的造假空间,因此一些企业就索性自己开发或购买电子台账系统,这是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众多雏形中的一个。

  不过彼时的亿人依靠电话机等主营业务也能“吃饱”,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

  2011年,随着餐厨废弃油脂去向不明、末端正规处置企业“吃不饱”的现象被曝光,地沟油的一笔糊涂账,成了上海食品安全管理领域亟需补上的大缺口。此后近两年,所有餐饮服务单位被要求安装餐厨废弃油脂处理装置、“收油队”经过整顿参加重新招投标后方可经营……但每天产生的地沟油是否全都进入了正规处置渠道?仅靠统计各个环节的手工台账,无法得出成竹在胸的答案。即使是电子台账,面对是否没有可能作假的拷问,也难有百分百的底气。

  谁能够设计一个体系,保证地沟油的信息从产生到末端处置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岔子?监管部门向社会各界广发“英雄帖”。

  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亿人,最早一批得到了消息,“社交方式变化迅猛,固定电话早已英雄迟暮,从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开始转型,对我们再合适不过了。”郑恩光带着亿人这批餐饮业的“局外人”立刻着手进行地沟油电子化监管系统的研发,结果很快就拿出了一个点子——“刷卡”。餐厨废弃油脂的产生、回收和处理单位各持一张全球唯一芯片身份认证的RFID卡,任意双方必须刷一下卡才能完成交易,同时卡上承载的餐厨废弃油脂信息实现“无缝”传输。理论上,只要源头产生的餐厨废弃油脂数据是真实的,再多刷卡环节,到了末端处置渠道查询获得的数据仍将“毫发无损”。

  而随着手机应用程序的普及,“刷卡”甚至可以直接在智能手机上实现,不再依赖专业的POS机。正是这种“简单”的点子,让亿人赚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第一桶金。目前,沪上三成以上产生餐厨废弃油脂的餐饮单位、18家回收单位与2家处置企业已经习惯“刷卡”,还有更多单位跃跃欲试。今年4月,亿人获得进一步认可——市食安办、市绿化市容局、市食药监管局共同发文,要求全市产生餐厨废弃油脂的企业在今年6月底前实现信息化,从而正式纳入监管部门的电子化监管体系。

  现在,每天电话不断,郑恩光和公司的其他负责人,也几乎总是在路上。

  “大数据”戳穿假数据

  乍一看,“刷卡”似乎并不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郑恩光也坦言,市场竞争激烈,这样的模式模仿起来很快,只不过亿人通信占据了先机,未来要拼的,还是各家公司捕捉、传输、分析有关信息的效率有多高、真材实料有多少。

  什么是真正的追溯系统?郑恩光认为,必须实现三种功能。一种是让下游掌握上游所有食品和相关供应商的信息,这十分契合上海食品产业结构现状对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要求——2014年全市食用农产品总消费量在2100万吨左右,其中七成要靠外省市供应才能满足,在进入上海之前和之后,这些食品中的大部分还要历经多道流通环节,导致只有跨省市、跨环节追溯,才能弄清楚食品的“身世”。

  另一种是让追溯到的信息可以物尽其用,否则只是某一批次食品的供应商资质、检验检测结果等信息,除了应付监管部门的审查、证明自己履行了法定责任,再无价值,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建立的追溯系统是浪费资源。

  最后一种,让下游可以辨识上游信息的真实性,就目前国内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而言,这是一种变革,以往下游对上游提供的信息只是采取“形式查验”,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去辨别真伪,一旦源头信息失真,那么看似严密的各道环节,反而成了帮助其传播的“帮凶”。

  拿地沟油试验,亿人开发出了餐厨废弃油脂管理平台,一个符合郑恩光理想的追溯系统产品正浮出水面。除了可以看到刷卡企业实时产生、回收、处理油脂的来源、去向、种类、重量、含油比例,平台还能实时汇总数据做出各种“报表”,可以比对上海、各区县、企业在各个时段内餐厨废弃油脂的回收量,进而对回收量发生异动或停滞的单位进行警示,供监管部门上门查验作参考。

  郑恩光坦言,“刷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物联网模式,部分信息还是依赖人工在手机上输入,而不是全自动跟随地沟油流转,所以要依靠“报表”辨识信息真伪。假设一家饭店上一年度刷卡信息显示月均产餐厨废弃油脂1吨,而今年第一季度显示月均供应给正规收运队伍的油脂明显减少,那么饭店就存在调整菜系(减少用油量)或瞒报产油量进行地沟油私下交易的可能。

  还有种情况是饭店从第一次刷卡开始就故意少报产油量,多出来的地沟油,可以在产油量“平稳”假象的掩护下进行私下交易。不过这也难不倒平台,“我们已经建了上海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餐饮服务单位产油水平和特定时间段产油趋势的数据库。真实产油量有多少,饭店自己说了不算,数据库会给出一个合理的数值范围,明显超出范围的饭店经监管部门上门查验,就知道数据有没有‘水分’。”

  追溯平台没人“吃亏”

  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而言,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是一项新的法定责任,新的问题也随之扑面而来:建设追溯体系的成本由谁来买单?可以预见的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很乐意通过抬高“可追溯”食品的价格,摊薄自己在追溯体系上投入的成本。

  “这样做是一种本末倒置。”郑恩光认为建设追溯体系的成本,就该“羊毛出在羊身上”,作为食品的生产经营者,明示食品安全信息天经地义,但近年来这种观念却发生了异化,似乎食品安全信息成了消费者付钱才能看得到的“商品”。作为追溯系统的销售者,亿人既不是食品的生产经营者,也不是消费者,却想“管闲事”,不仅不让消费者为追溯体系买单,还企图让各个环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实现共赢。

  “没有一个人会因为追溯体系而吃亏。”对于具体细节,郑恩光只暗示公司正在开发另一个平台,将呈现食品安全信息的衍生品,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信息衍生品有很强的商用价值,可以吸引商家支付费用入驻平台、投放广告。

  没有人“吃亏”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令人浮想联翩。早在两年前,上海食药监管部门就曾有参照大众点评模式,建立一个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平台的打算。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该类平台得以商业化,市场前景广阔。对于平台内综合评分居前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而言,就代表着“食品很安全”,被消费者青睐的可能性更高,而以食品安全“高分”享有的商誉,在上游食品原料供应价格等方面的议价空间会更大; 对上游供应商而言,平台则相当于一台优质客户的筛选机,可以极低的成本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对消费者而言,以各项食品安全指标评出的饭店,比起仅以口碑等“软指标”分高下的饭店,自然要靠谱不少。

  这样的平台,建设成本不会转嫁给消费者,消费者要做的,只是偶尔“用脚投票”,去平台上食品安全信誉好的饭店消费一下就行。与此同时,为了寻找商机,越来越多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会带着真金白银涌入平台,足以支撑平台的正常运营。

  郑恩光和他的团队现在却并不着急。“这毕竟是一个关系民生的项目,我们不想做得太功利,当下要突出公益性,让消费者零成本地用、充满信任地用,还要用得舒服。”他说。

  盛宴背后的博弈

  除了《食品安全法》明确了食品安全追溯的相关法律责任,上海食药监管局最近也透露,将和商务委、农委、法制办等部门协同,依靠“云技术”搭建上海食品安全监管和信息服务平台。平台上,各监管部门将破解人为的信息孤岛,通过统一产品代码,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一码追溯。同时,配合追溯平台,《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今年有望颁布实施,粮食及其制品、畜产品及其制品、禽及其产品、蔬菜、水果、水产品、豆制品、乳品、食用油、酒类等10大类食品和农产品都能通过该平台追溯“身世”。

  各种政策利好袭来,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产业,今年可能迎来一场盛宴。市场前景看好,亿人却并不满足于研发地沟油电子化监管系统。郑恩光透露,公司正在攻关一些监管部门明确要求实现追溯的食品种类,就连整个仪电集团都已经动员起来,集团旗下其他相关公司也有类似动作。

  然而,仅仅手握一套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的开发技术,是难以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我们自己手里得有核心的基础数据,不能只做普通数据的搬运工。”郑恩光所说的普通数据是食品在某个生产经营环节中的信息,往往由上一个环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只要是接受企业委托开发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的企业应该都能拿到;核心的基础数据则掌握在政府监管部门手中,由于来自于监管领域,这些数据往往跨越了食品的多个乃至全部的环节,还能反映有无具体的食品安全问题,无论从真实性、完整性抑或效用上,都远胜普通数据。

  但众所周知,受到相关法律规定的限制,大部分食品安全监管数据几乎不向社会开放。而且对监管部门而言,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产业,目前仍相当于辅助监管提升其效率的工具,以这样的地位,要和监管部门平等对话,商议数据共享,难度可想而知。可掌握不了核心数据,开发出的大数据,价值就会缩水。

  “有段时间很苦恼,却逼出了一套‘曲线救国’的方案,就是自己先把‘类监管数据库’搭建起来。”郑恩光透露,亿人开发了一套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数据的管理平台,瞄准的是上海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改革后,基层食药监管机构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信息管理方面的不足。借助管理平台,基层食药监管机构可以上传和分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信息,还可以掌握自建快检实验室的企业的相关信息,哪天某个菜市场某一批次的青菜农药残留快检不合格了,又或者某批次猪肉检出瘦肉精了,基层食药监管机构都能第一时间在线获悉。

  这样的平台更大的好处,是既可以规避政策风险,又能掌握第一手核心数据,因为快检数据不能作为行政监管的法律依据,只是作为进一步监管的参考,所以是可以被共享的,这正是亿人的突破口。

  不同于传统的经营理念,互联网思维追求合作共赢。郑恩光说,未来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体系建设,缺了监管部门的参与肯定不行,希望能少一些数据的博弈,多一些透明公开,产业的蛋糕才会越来越大,在健全体系的倒逼下,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才会越来越高,“舌尖”民生的安全就会更加有保障。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