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制造”重塑世界观

  • 发布时间:2015-06-10 15:31:37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何诗霏  责任编辑:罗伯特

  “随着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制造业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着巨大挑战,承受着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竞争。”工信部部长苗圩日前对媒体表示。

  从官方的表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制造业目前的处境。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力图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也不甘落后,印度在去年发布“印度制造”战略,将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东盟国家也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最大竞争对手。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减,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已经开始将工厂迁到生产成本更具优势的东盟和南亚地区。

  来自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竞争迫使中国制造业更需努力在新的竞争格局中找准定位,实现转型升级。专家指出,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1.0”向“世界工厂2.0”转变(部分已在向3.0转变),与此同时,中国的要素成本上升削弱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1.0水平的竞争力。如果中国制造业能稳步升级将不断提升其制造业实力;反之,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将会被其他国家“蚕食”。

  放眼全球重新定位

  国务院日前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报告。该报告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它提出了中国发展制造业的战略方针和目标、战略任务和重点以及战略支撑与保障,给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的演进指明了新方向。中国制造业必须放眼全球,重新定位。

  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工信部华信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徐静表示,为了更好地促进制造强国战略的落实,建议与“一带一路”建设进行对接,努力推动中国制造业“走出去”。

  徐静强调,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战略的落地实施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引领下,将会大大提升制造业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徐静认为,在政策导向上应支持发展一批跨国公司,通过全球资源利用、业务流程再造、产业链整合、资本市场运作等方式,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在境外开展并购和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建立研发中心、生产、实验基地和全球营销及服务体系;依托互联网+开展网络协同设计、精准营销、增值服务创新、媒体品牌推广,建立全球产业链体系,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

  同时,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将会对“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深化产业国际合作起到坚实的支撑作用。可发挥沿边开放优势,推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设一批境外制造业合作园区。徐静称,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合作由以加工制造环节为主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高端环节延伸,以提高国际合作水平、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并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加值链条,从而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打造“走出去”的新优势

  过去多年,中国制造不断努力尝试着“走出去”,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过,要想让中国制造业更好地“走出去”必须有独到之处,须理解发展中国家需要什么?中国的竞争优势到底是什么?哪些产业“走出去”更有说服力?

  那么,如何构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新优势?工信部副部长刘利华日前发表文章称,新时期推进中国制造“走出去”,必须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总体部署,加快从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向高附加值产品及配套零部件出口转变,从出口产品向输出“产品+服务”转变,从注重能源矿产领域投资向制造与能源资源并重转变,从企业单打独斗向战略协同转变,从企业“扎堆”竞争向拓展多元化市场转变,努力形成产品出口、对外投资和产能合作“三位一体”协同“走出去”的新格局,更加注重“产品+服务”走出去。

  刘利华指出,中国制造业应当由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向输出高附加值“产品+服务”转变。这样就必须围绕国内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优化出口结构,提高与出口产品相关的技术指导、维修保养、性能升级等增值服务比重。同时,大力发展众创空间、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推动中国制造从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设计、仓储物流、融资服务等“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增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制造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的集成应用,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促进从产品贸易向服务贸易的转变。

  通过加快建设标准统一、开放共享的海外售后服务体系,确保为全球客户提供便捷、完善的就近服务,从而提升“中国制造+中国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