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吗大学面临新生荒
- 发布时间:2015-06-08 08:31:50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入学率下滑未探底
高校应对生源危机
■特约记者 程喆
又到高考的日子,一边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形势,另一边很多高校却已经招不满学生了。中国教育在线最新发布的《2015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虽然去年和今年人数有所增长,但生源下降已经不是近一两年的问题,而是长期的大趋势,高校招生难已成常态化。
生源危机 招生计划难完成
再过一个月,在考高成绩出来后,各高校的招生办老师有得忙了:重点高校开始“掐尖”,其他一流学校“捡漏”,一般学校则需要开出诱人的条件吸引学生报考。一场争夺生源的战争又要开始了。
生源危机于2009年露出苗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后快速下降,随后两年,部分省市曾出现20%的大幅度下降,直到2014年出现反弹。《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939万,比2013年增加了27万人。
教育部的消息显示,今年全国共有942万人报名参加高考,比去年增长了3万人。但专家仍不乐观地认为,暂时的反弹并不意味着生源危机过去了。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5年高招调查报告》,全国各地高校招生计划已多年未完成,形势不容乐观。北京一直被视为“高等教育聚集地”,高招计划却每年都在减少指标;在高考生源大省广东,2014年有超过万个计划数没有完成;被誉为最难上大学的河南,高招计划也已连续3年未完成。
二、三本院校更不乐观
生源减少是普遍现象。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来说,感受寒冬的程度也不一样。
据《半月谈》报道,华中师范大学招生负责人表示,未来3年~5年,一本院校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但对优质生源的争夺会趋于激烈,“全民择校”的心态使高校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但生源连续下降已让一些二本、三本院校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中。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寒意更重,往往需要倒贴才能招到生源。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1月,一所高职学校招生办老师到县城中学招生,发现“功夫都在纸外”。中学班主任直截了当地问:“你们能出多少?”这名老师知道,现场各校的“行情”大都在2000元,即班主任成功推荐一名生源就读,就能拿到2000元。
高等教育正在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危机溯源 适龄学生减少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人口数量减少,新出生人口逐年减少,适龄高中生人数也逐步减少。
《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预计,目前并不是人口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高考18岁适龄人口的最低点尚未到来。自1990年起,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下跌趋势还将持续到2018年~2020年,最低谷时单年适龄人口大约只有1200万。2020年后,适龄人口将会有稳步回升,但无法再回到上一个高峰了。
而高校则在1999年开始扩招,这使得高校录取人数连年高速增长。这一降一升,让部分高校开始面临招生难的尴尬中。
精英出国了?
据国际在线报道,国际教育协会2014年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赴美留学生3年来激增75%。其中,2013年,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人数接近27.5万。这一人数占全美留学生总人数的三成多。
同时,近几年,选择本科出国留学的学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放弃高考出国的大多是“逃避一族” ,而这几年尖子学生选择本科直接出国的却越来越多。据中新社报道,在上海的几所著名高中中,出国的优秀生的比例已约达10%~20%,比较高的甚至已达到30%~40%。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4)》还表明,出国留学人群出现低龄化的趋势,高中生已经成为继研究生、本科生之后的第三大出国留学人群。
家长们还发现,与在国内就读高中的学生相比,具有海外高中经历的学生更容易进入知名大学招生视线,这就激发了高中生出国留学的热情。
“寒门学子”不考了
城市孩子弃考是想寻求更多的发展,但农村学生弃考更多是出于无奈。与北京、上海因为生源总量小不能完成招生计划不同,河南等一些高考大省都有充足的生源,但大量的计划不能完成,说明了一个严峻的现实:很多有条件和资格的考生与家长主动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2013年,根据教育部门公布的数据,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不超过20万人;其他80多万名弃考学生大多选择了就业,还有一部分选择来年再考。在这80多万名学生中,农村孩子占了绝大多数。
弃考的想法很简单,“上4年大学,一年得花两万多元,到头来工作还是不好找,不如现在出去打工”。
除了就业难外,学费高也成了他们放弃的原因。如果农村学生考上二本、三本或高职学校,那么高昂的学费往往会成为他们放弃的原因。随着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孩子争着跃“龙门”的情况在减少,不少农村学子都主动放弃了高考。
深入分析 盲目增设专业之弊
生源危机正对一些盲目追求规模且无视质量的高校形成巨大冲击。
中国新闻网的消息显示,2013年在山东,在一本一志愿投档后,有普通文科10所、普通理科15所院校生源不满。在文科未投满的10所高校中,不乏一些颇有知名度的高校。但无一例外,这几所高校均理工科特色鲜明。考生和家长很清楚,这种理工科高校的文科类专业往往是新设专业,师资力量不强,就业前景不好,并不值得报考。
所以,这么多专业的增设,真的有必要吗?
以湖北为例,2013年全省67所本科院校中有62所院校开设了英语专业,仅从设置的专业角度看,各大学区别不大。在2014年度高校新增本科专业名单中也能体现出来,新开设的物联网工程等10个专业的高校占了整体的22.42%。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已有250所之多。
高校同质化使得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数据,2013年,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汉语言文学等10个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规模最大。而从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和各地2012年、2013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中,毕业生人数较多的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等专业在各地的就业率反而排名靠后,这种反差不得不让人深思。
《
下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