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村民健康是最大收获”

  • 发布时间:2015-06-08 05:46:48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从新疆哈密市出发,一路向北,穿越戈壁,行进约100公里,便来到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奎苏镇。在镇中心15公里外,有一个板房沟村。这里是天山北麓、巴里坤草原深处。

  生活在板房沟村的多是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就医可成了难题。“好在有于医生,这些年,全村老老小小,有个头疼脑热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牧民塞铁尔汗说,“于医生人品好、水平高,我们牧民离不开她。”

  于医生就是于友花,今年50岁。她生在板房沟、长在板房沟,深知乡亲们求医之难,从小便立志学医,为各族乡亲们治病疗伤。1993年,巴里坤县卫生局招录乡村医生,通过严格系统培训后,于友花正式开始行医。

  看病、接生、预防接种、产期保健……1000多名群众的防病治病,全靠于友花一个人。

  牧民阿汗患有高血压,有一次突然发病,鼻孔出血不止。得知消息后,于友花背起药箱匆忙赶到,这时阿汗已没了知觉,家人哭成一团,束手无策。于友花迅速开展救治,发现淤血堵塞了患者的呼吸道,便一口一口将淤血吸出来。经过及时治疗,阿汗慢慢苏醒,他的家人转悲为喜,用哈萨克族的礼节捧上奶茶,感谢于友花的救命之恩。

  牧区地广人稀,作为一名村医,于友花随时准备出发。无论是在家休息时,还是正在与亲友团聚,只要有人求助,她背起药箱就走。有时遇到重症病人,她还会在患者家里住上几天,观察病情,随时诊治。

  提起于友花,牧民斯列木汉竖起了大拇指:“于大夫是牧民的亲人,更是我的恩人。”有一次,他两个年幼的孩子同时发高烧,于友花火速赶来。“这是肺炎症状!”情况紧急,必须尽快送到镇卫生院。但斯列木汉家里还有80多岁母亲需要照顾,怎么办?于友花催促说:“你快送孩子去医院,我来照顾老妈妈。”由于送诊及时,两个孩子很快好转。当第二天于友花赶回家时,她自己的两个孩子却饿了一整天。

  冬日里山区气候多变,于友花出诊时常遇到风雪,雪大时甚至没过了膝盖。为尽早救治患者,她总是快步疾行,天气虽冷,棉衣里却浸满汗水;遇到下山坡时,为节省时间,她甚至蜷起身子滚下山去。

  为提高医疗水平,于友花勤奋自学,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悉心求教。20多年来,她走村入户开展预防接种和妇幼保健工作,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板房沟村计划免疫建卡、建证率达l00%,“5苗”接种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也均达100%。

  10年前,于友花的丈夫不幸离世,她曾一度打算离开村子。2个女儿在外地生活,也都想把妈妈接到身边。可是,村民的健康一直牵扯着她的心。

  “我还是离不开板房沟,这里的哈萨克族牧民都是我的亲人。”于友花说,“乡亲们淳朴善良,他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这些年,我在为他们看病,他们也在帮助我。种地的时候,乡亲们帮着我一起种。有啥困难,他们随叫随到。”

  一年冬天,于友花患重感冒,浑身无力,正在家里躺着休息,突然接到了一个咨询电话,耐心给对方解答后,她又昏睡过去。没想到,打来电话的牧民很快来到了她家。原来,这个牧民在电话中听到于友花有气无力的声音,心里不踏实,便前来看个究竟,还为她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

  5月8日,于友花被评为新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只是做了一些自己分内的工作。”她说,“我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边远山区的生活、医疗条件有了很大变化,希望乡亲们健康、幸福地生活,村民健康是我最大的收获。”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