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山东“1751”工程引发“蝴蝶效应”

  • 发布时间:2015-06-08 05:46:46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以灌输为主的课堂如何改?学校100多门零零散散的校本课程怎么实施?……”这样的困惑曾是横亘在山东很多中小学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如今已经得到解决。

  从2011年3月开始,山东在全省17个市选择经济社会发展居于一般水平的17个县(市区),再从每个县(市区)中选择1所高中、1所农村初中、1所农村小学,总共51所学校,实施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改革创新工程(简称“1751”工程),并成立“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引入专业力量,以项目学校为基地,培育一批改革创新、自主发展的示范学校,引领带动区域教育发展。“‘1751’工程给学校打开了一扇窗,引领学校回归教育教学规律办学,按照青少年发展成长的规律办学,不再以高考为终点来设计学生的人生。”临沂市蒙阴一中校长表示。

  “促进学校自主发展,任何时候都离不开自己的主动应变。”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表示,“必须让想改变的人来改变,从想改变的地方做起,从能改变的地方做起,从改变低效或无效的教育行为做起,从学习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做起。”

  山东“1751”工程启动之初,就遴选专家教授、教科研人员、齐鲁名校长等组成近50人的专家团队,专门为学校发展把脉诊断、出谋划策。

  “学校课程虽然很多,但经过专家的分析讲解,我们才发现很多课程只停留在主题式活动水平上,对于为什么要开发课程、什么是好课程、怎样达成课程育人等,缺乏进一步思考。”莱芜市莱城区口镇中学主管课程开发的主任宋振兴说,很多原以为可圈可点的做法,在专家的追问下,漏洞百出。

  近几年,口镇中学在专家团队的持续跟进和指导下,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培训,将104门零零散散的学校课程,归纳为艺体课程、读写诵课程等4大类20多种,彻底打破级部和班级的界限,形成了“套餐式课程、走班制运作、学分制管理”的学校课程模式。

  2008年4月,莱芜市莱城区凤城高中曾一度因违规加课而受到省教育厅的严厉处分。“前面的路应该怎么走?”新任校长卢法斌不断地思考。

  进入“1751”工程项目学校后,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凤城高中逐渐从“时间+汗水+题海”中摆脱出来。学校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不仅开齐了课程,还针对体育与健康、技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实施了“选课走班”和“工作室制度”,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大大增强。

  2012年秋,农村学校吐丝口小学与6个教学点合并办学,教师老龄化严重,对怎样进行课程建设缺乏深入的理解,课堂教学效率低,学校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我们想看看全省最好的学校都是怎么办的,但苦于不知如何联系、不能深入交流。”校长李金之很苦恼。

  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中心为吐丝口小学联系了齐鲁名校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签署校际联盟发展协议,开展“一对一”联盟结对指导和交流互助。经过专家指导和联盟互助,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体验课程,打造体验课堂,凝练形成了体验教育特色。

  通过这种“一对一”联盟发展的方式,“1751”工程在全省选择51所率先发展起来的学校,作为合作伙伴和指导学校,组织开展全省17市学段联盟交流活动,并将所有工程学校分成5大片区,在片区内分学段开展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成长、特色建设等主题性联盟交流活动,有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不仅如此,‘1751’工程项目学校在全省17个地市的快速发展,还辐射带动了所在区域学校的发展。”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张琳说,下一步,还要坚持问题导向的学校变革策略,进一步完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发挥联盟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