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产业转型“阵痛”后的飞越

  • 发布时间:2015-06-08 01:30:5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从筹建开始至今,李宁已经在中国农科院深圳育种创新研究院工作了5年,她来自华大基因。在华大基因总部工作的同事,都很羡慕她能在这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中工作。地处树林葱郁的半山,山后是数百亩的育种实验田。

  李宁告诉记者,在育种和收获的“农忙”时节,她和这里所有的同事都要下地,“我们是城市里的农民”。据她介绍,这个400人的科研团队,人均年龄仅27岁。

  这个创新研究院由中国农科院和华大基因共同建设,2011年正式入驻深圳大鹏新区。“和其他科研机构不同的是,他们的农作物育种研究成果,很快就能实现产业化。”大鹏新区经济服务局副局长段晓伟告诉记者。

  这是大鹏新区引进的创新机构之一。实际上,从建设之初,以科技创新驱动实现绿色发展就成为大鹏新区的必由之路。围绕“三岛一区”和国际生物谷建设,通过创新机制,引进科技团队,加快产业转型,今天的大鹏新区已形成了“一库一院两园两区”的科技创新驱动新格局。

  后发区的“引凤”策略

  大鹏半岛位于深圳东部,不仅经济总量在深圳各区中偏小,且离深圳市中心较远,原有的生活配套及产业发展配套都较为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引进人才团队困难可想而知。”段晓伟说。

  面向全球推行人才政策并让世界级科技创新团队落户大鹏。引进和培育20个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0名以上高层次领军人才,1000名以上中高级紧缺人才,带动引进10000名以上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这是大鹏新区提出的响亮口号。

  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大鹏新区推出了“鹏程人才计划”和7个配套文件,面向世界广招科技人才。大鹏新区人才政策涵盖了“鹏程杰出人才奖”评选、“鹏程计划”优秀人才认定培养、名师工程、名医工程、人才安居工程、人才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及紧缺人才行业专业目录。同时,新区出台了《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引进世界级顶尖科研团队和项目。

  随后,大鹏新区实施“打造政策优势、搭建载体优势、提升服务优势”的“三优”模式,每年从财政中安排3000万元作为人才发展资金。为了让创新型人才在大鹏安居,大鹏新区还积极推进“两区”建设——生物谷坝光人才安居区、生物谷下沙人才安居区。两个生物谷人才安居区共计提供约18万平方米5000套人才安居房。

  段晓伟告诉记者,当年在引进中国农科院深圳育种创新研究院的时候,为了解决该院的场地问题,大鹏新区专门把一个制衣厂进行了收购。李宁说,“大鹏新区经济服务局不仅在工作上提供了最大的支持,甚至生活上,我们一有问题,都是找他们解决。”

  付出换来的是真诚。几年来,大鹏新区成功引进了因诺转化医学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蔬菜育种创新团队、三系杂交小麦育种创新团队等3个深圳市“孔雀计划”团队。仅在大鹏国际生命科学产业园和大鹏国家海洋生物产业园这两个孵化平台,就引进了包括美国科学院罗兹曼院士团队、诺贝尔奖得主马歇尔团队以及专门从事肿瘤研究的王荣福教授团队在内的中外科学院士6名,生命科学、生物科技、海洋生物类外籍专家10余名,博士以上专业人才50余名。大鹏新区先后引进了国家基因库、中国农科院、华大基因等一批具有生物、育种、海洋等产业领导地位的创新主体集聚新区。

  创新平台如何炼成

  今年2月10日,在国家科技部评选的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2名年仅30多岁科学家熊国胜和樊伟的科研成果双双入选。此前,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并测量的中微子振荡科学成果,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为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科技创新,正成为大鹏新区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着力“引凤”的同时,大鹏新区还经历了一个艰辛的创新平台打造过程。

  段晓伟告诉记者,为克服底子薄、资金少的客观因素建设创新平台,大鹏新区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一是出台新区科技发展扶持政策;二是加大创新载体建设;三是积极与深圳市级部门密切联系,发挥市区联动效应,争取市级政策及资金支持。在探索市区联动新模式上,大鹏新区与深圳市科创委签订了“市区联动,共建智慧城区”合作协议。

  在大鹏国家海洋生物产业园记者看到,深圳市海洋生物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多种服务,其中包括多种实验仪器等硬件设备,这是深圳市唯一一个针对海洋生物产业建立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据悉,今年大鹏新区将继续加强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成立多个创新平台,带动新区科技创新发展。

  如今,“一院一库”已经成为大鹏新区技术创新的招牌。深圳国家基因库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基因库,也是全球最大的基因库。该项目对推进中国生物谷(深圳·坝光)项目建设、深圳生命科学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而中国农科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已取得多项世界级、国家级科研成果。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鹏新区拥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程中心等创新载体共12个,其中重点实验室有三个,是深圳各新区之中数量最多的一个。

  “我们筹划成立生物产业行业联盟,并引进科技金融联盟搭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同时打造‘生物创客空间’。”段晓伟告诉记者,目前新区正谋划设立海洋生物产业基金,还要设立更多的高质量的企业孵化器。

  “阵痛”迎来产业创新

  当大鹏新区着手清理和淘汰100多家企业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区内当时一共就300多家企业,本来就体量小,再经过这么“折腾”一下砍掉三分之一的企业,今后的产业以什么来支撑?

  对此,段晓鹏说,大鹏新区内工业企业此前多以传统密集型为主。作为深圳特区的“后花园”,大鹏新区一是必须淘汰掉对生态环境不利的产能;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打造深圳旅游的“名星区”;三是要以高水平的科技型企业为主导发展方向,这样才能提升新区的创新能力。“大鹏新区的产业必须经历‘阵痛’后走向转型。”

  “有一家国内知名制造企业的生产基地落户大鹏后,我们发现其生产过程中有挥发物超标,我们果断地和对方协商,让对方迁出大鹏。”据统计,自成立以来,大鹏新区共淘汰、转型低端企业达129家。

  原有企业一下子缩减三分之一,新区靠什么来填充新的产能?为此,《大鹏新区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大鹏新区关于加强科技研发促进技术创新的若干措施》、《大鹏新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纷纷出台,一下子激活了各项创新潜能。

  按照《大鹏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报告》,所有进入大鹏新区的企业,都要接受土地使用、投资规模、产出效益、环境影响等项目准入综合评估,高污染、高能耗、小产值的企业被限制进入。而在高端旅游、生物与生命健康、海洋经济新能源、文化创意、软件等低碳绿色高效产业上,大鹏新区向世人敞开了大门。为此,新区每年设立了3000万元的产业专项发展资金。

  眼下,“两园”在对大鹏新区的产业拉动能力已相当明显。占地11.68万平方米的大鹏国际生命科学产业园,引进生命健康、医疗、生物、海洋等高端产业项目入园,有力地推进了生物谷的开发建设。大鹏国家海洋生物产业园现已有海洋生物类企业及科研单位20家,并有多家高端海外团队及企业等待入园,目前共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20余项。去年,该园产值已过两个亿。

  在大鹏新区,新能源产业已经形成了聚积优势,除了核电行业巨头中广核外,多家电池企业已经成为行业龙头。2013年,大鹏新区充电电池生产企业产值达到70亿元。其中,比亚迪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2013年总产值达260多亿。

  据统计,大鹏新区第三产业比重已达37.68%,初步实现了从生产到科研、从二产到三产的转型。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该区内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去年,大鹏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6%。新区成立以来,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由8家增至今年的16家。去年,大鹏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区GDP比重约为3%,所占比重也高于往年。

  “新区已委托北京大学编制‘智慧大鹏’总体规划,促进大鹏新区智慧产业全面迈进。”段晓伟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