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乌牛早”,品牌纠结何时解?

  • 发布时间:2015-05-30 07:33:07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蒋文龙

  “乌牛早”是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的名茶,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浙江茶界声名远播,风头甚健,但近年来几乎淡出人们的视线。中国茶叶研究所鲁成银副所长告知记者,所里举办“茶艺师”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竟浑然不知“乌牛早”大名;温州市农业局副调研员苏国崇痛心疾首,认为“乌牛早”品牌运作的教训异常惨痛。

  2005年,记者曾赴温州永嘉专程采访“乌牛早”,当时,县政府正准备成立茶叶协会,并将品牌委托协会统一运作。对这一举措,当事各方充满期待!应该说,在品牌林立的浙江茶界,“乌牛早”颇具大牌潜质。不仅特色明显,品质超群,而且具有生动的历史文化故事,只要方法和思路对头,加上持之以恒,必将大有作为。但10年过去,为何结果大相径庭,居然被挤出浙江茶叶品牌第一方阵?

  一波三折

  从政府购得商标到成立股份公司运作再到成立协会,“乌牛早”区域品牌发展路径仍未清晰。

  “乌牛早”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最大特点,就是一个“早”字。一般情况下,“乌牛早”上市一个月后,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才姗姗来迟。

  上世纪八十年代,永嘉调整农业结构,“乌牛早”大发展,并很快崭露头角,引起各界高度关注。然而,问题接踵而至。永嘉境内几万亩茶园,品牌林立,既多又小且散。每个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都十分有限。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在“标准化工程”基础上,统一品牌运营。

  “乌牛早”本是茶树品种,1990年开始作为良种在全省推广。但此时已被企业注册为产品商标。1999年,永嘉县政府出资18万元购得“乌牛早”商标,希望以这一商标为核心统一打造区域品牌,供茶界主体共同使用。县农业综合开发公司被委以管理运营这一品牌的重任。

  按照当时理想的设计,使用“乌牛早”商标,必须实施“四个统一”,即“统一品牌、统一宣传、统一标准、统一包装”。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包装是统一了,其它统一则很难到位。一些人提意见说,“乌牛早”不仅没有整合,反而越整越乱。有人甚至指责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是在卖包装。这时有一种观点认为,品牌必须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在这一理念指导下,2000年,永嘉组建成立了“浙江乌牛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由永嘉县颇具实力的房地产开发商李仁超控股51%,其它8家骨干茶企共同参与,政府则将“乌牛早”商标作价50万,进入该公司。

  由“股份公司”作为龙头,带动骨干茶企共同使用“乌牛早”商标,进而辐射全县茶叶基地。这一设计思路十分理想,也十分超前。但公司在运作上很快出现分歧,股东们纷纷打起退堂鼓。其中两家主体还跟李仁超打起了官司。最后,“股份公司”只剩李仁超唱独角戏。但“乌牛早”作为产品商标,却实实在在转移到了“股份公司”手中。从2001年起,公司对相关的几十个产品进行了保护性注册。

  进,进不得;退,退不得。眼见得“乌牛早”商标使用步入泥潭,2005年,政府决定成立协会,另辟蹊径,以国家质监部门批准使用的“乌牛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核心,创建区域公用品牌,由协会出面,推动实现“四统一”。当时,李仁超建山庄、办茶楼,在当地茶界享有较高威望,实力也较强,被推担任了协会会长。

  从“共赢”走向“共输”

  “乌牛早”究竟属于谁?如果属于企业,政府就不该插手;但不用“乌牛早”,政府又拿什么品牌推动茶产业发展呢?在左右为难中,“乌牛早”虚掷十年光阴,一步步淡出人们的视线。

  由协会通过“四统一”创建区域公用品牌,本是符合国际惯例的一个“共赢”做法,但因李仁超同时担任股份公司老总和协会会长两个职务,致使“乌牛早茶”这一新品牌面临新的难题。在李仁超看来,“乌牛早”是国家工商局注册通过的、受法律保护的产品商标,而“乌牛早茶”不过是国家质检总局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尽管也受保护,但规格上只属于“办法”。

  到底是“乌牛早”为佳,还是“乌牛早茶”为宜,谁也说不清道不明。但管理运营的主动权抓在李仁超手中,他不动,其他人没法加以干预。

  永嘉县政府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告诉记者,协会成立至今,对“乌牛早茶”的态度基本是不闻不问,而且协会10余年从未改选。

  看到“安吉白茶”、“大佛龙井”等几乎同时起步的区域品牌如日中天,而“乌牛早”则不进反退,永嘉县政府和茶企、茶农心急如焚。永嘉县政府这位官员告诉记者,每一任县政府分管领导到任后,几乎第一时间都想着要解决“乌牛早”品牌问题,但每次协商都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因为一谈到收回品牌,李仁超就放言至少要几千万补偿。永嘉并不是经济发达地区,要财政支出如此庞大的经费,完全没有可能;而要重新注册商标,既不现实,又浪费时间、耽误机会。

  县政府官员直言不讳告诉记者,商标权属和使用问题让政府异常纠结,10多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真正能够使用该品牌的,现在就只李仁超一家。但做活动、搞推介时,政府还要出人出资出力,压力很大。“根本问题在于‘乌牛早’究竟属于谁?如果属于企业,政府就不该插手;但不用‘乌牛早’,政府又应该拿什么品牌推动茶产业发展呢?”就这样,在左右为难中,“乌牛早”虚掷品牌创建的十年黄金时间,一步步淡出人们的视线,从“共赢”走向“共输”。

  品牌困境如何解套

  区域公用品牌既然具有公益性质,一定要由政府、事业单位或协会等公益机构主导;在政策设计上要加强可行性研判;工商业主投资农业,应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一个蒸蒸日上的区域品牌,最后落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乌牛早”的教训让人感到异常痛心。

  目前,永嘉茶企普遍不愿使用“乌牛早”品牌,也不敢投入资金进行推介宣传,担心一旦沾上“乌牛早”,反而受制于李仁超,因为目前‘乌牛早’商标为李仁超股份公司所有;政府则既纠结又无奈:与其他地方茶叶区域品牌相比,“乌牛早”的发展明显滞后,差距可谓越拉越大,政府有心推动,但因在品牌问题上失却主动权,做起工作来名不正言不顺,处处瞻前顾后;而李仁超,投入巨资修建山庄、开办茶楼,还通过司法途径为“乌牛早”取得了中国驰名商标,但除了为他的房产、酒店等业务进行背书外,并没有从茶叶上取得多少回报。

  毋庸置疑,因为品牌问题没有理顺,相关各方都成了“输家”。那么,“乌牛早”如何才能走出雾霾重重的困境,重新恢复生机?

  苏国崇是温州市农业局副调研员,曾担任特产站站长多年,他告诉记者三点:一是区域公用品牌既然具有公益性质,就无论如何不能交给企业运作,一定要由政府、事业单位或协会等公益机构主导。二是在“乌牛早”商标问题上,政府想了许多办法,出发点无可非议,但在执行过程中屡屡出现问题,始料不及,因此,政策设计上要加强可行性研判;三是李仁超作为工商业主投资农业,应予充分肯定,但在“乌牛早”发展上,应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农业品牌专家、浙江大学胡晓云博士表示,目前,在区域品牌创建上存在两种误区,一种是企业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意无意地据为己有,另一种是简单地将企业产品商标作为区域品牌的商标使用。两种误区本质上都是缺乏对区域品牌的深刻理解。

  胡晓云认为,目前的法律事实是,“乌牛早”属于企业产品商标,即使花代价收回交由协会运作,也必须改变其法律属性,也就是要将企业产品商标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种做法既不现实也无必要。理想的解决办法应该是,由协会出面,直接到国家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永嘉乌牛早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寻求法律保护。“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母子商标相结合的双重背书模式是现实发展中可行的模式。一方面,协会依托政府部门,打造区域性品牌,解决了单个企业在品牌创建上资金、人才等不足的困难;另一方面,企业同时注册使用产品商标,解决了‘公地灾难’。”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