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治沙止漠路漫漫

  • 发布时间:2015-05-20 00:33:13  来源:国家林业局网站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面积24万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50至170毫米、蒸发量约2000至3000毫米,土壤以荒漠土壤为主,是青海沙化面积最多、治理难度最大、保护任务最艰巨的地区。柴达木盆地沙漠化土地总面积1.4亿亩,占青海沙漠总面积的75.6%,目前土地沙化面积仍然以每年100至120万亩的速度扩大。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被称为“亚洲水塔”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这里的一点点细微变化都可能影响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生态环境。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柴达木盆地,更是这一区域气候调节重要的“变压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沙尘暴的进京路线主要有北路、西北路和西路3条传输路径,其中西路的源地在新疆哈密和青海柴达木盆地,沙尘暴走河西走廊、银川、西安,过大同、太原,最后落于北京。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委宣传部副部长麻严排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南边、东边和北边分别是三江源、青海湖和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如果柴达木荒漠化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势必直接威胁这些地区的生态安全。

  造林治沙谋双赢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及建设城市周边防护林等一系列治沙措施,风沙天气明显减少。同时,枸杞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探索了适合海西州生态建设和林产业发展双赢的有效途径

  记者来到海西州州府驻地德令哈市看到,道路两边使用节水滴灌技术营造的树木林立,有效地阻挡了风沙侵袭。经过几年的造林治沙,海西州荒漠化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年来通过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及建设城市周边防护林等一系列治沙措施,风沙天气明显减少。”德令哈市林业局局长杜进新对此深有感触。他说,10多年前,德令哈的三到四月份天天刮风起尘,特别是市属尕海镇比较严重,灌溉沟渠每年都要清理四五次,作物春天播种以后被风沙掩埋了,只能再次复播。

  近年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立足柴达木盆地实际,通过大力发展沙产业、推广林业科技、构筑绿色屏障,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44.7万公顷,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海西州以公司、农牧企业生产实体为主,在抓好生态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枸杞经济林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州完成建设枸杞基地面积30.03万亩,年产枸杞干果约3万吨,产值约12亿元。枸杞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而且探索了适合海西州生态建设和林产业发展双赢的有效途径。

  都兰县是青海省沙漠面积较大、风沙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共有沙化土地面积83.7万公顷。2009年,根据本地区实际,都兰县开始发展沙区特色产业,截至2014年都兰地区农牧民共栽植枸杞生态经济林达11866公顷,按挂果后每年每公顷产枸杞干果3000公斤、每公斤40元计,每公顷可产生效益9万元;每年可为当地农牧民增加收入10.67亿元,前景非常可观。

  围绕重点林业建设工程,大力推广林业新技术,注重多项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突出抓好林业示范点建设。尤其是都兰县实施的柴达木高海拔沙地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基地项目、乡土灌木树种驯化繁育及示范造林技术项目的成功,为柴达木沙漠化地区的林业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建立荒漠化造林、抗旱造林等科技推广示范点4处,形成了州、县、乡三级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并推行了林业技术人员承包责任制。

  近年来,海西州还在通道绿化方面竭尽全力,先后在315国道、109国道、青藏铁路两侧绿化252公里、12166亩,铁路两旁设置网围栏230公里,建设护林房16座1226平方米,有效地阻滞了风蚀、风积、风沙流、沙尘暴等对沿线的侵袭,确保了运输安全。

  综合治理困难重重

  随着人工造林面积成倍增加,造林面积越大,管护成本越高,林业部门负担越重。而中央补助资金与造林实际成本悬殊过大,制约了生态建设工程的持续实施

  多年来,尽管海西州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柴达木盆地荒漠化治理进程,在局部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观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

  站在巴音河畔,杜进新指着对岸正在造林的柏树山植树带说,这片区域占地500亩,栽种了油松、山杏、红柳、新疆杨等8类树种。为解决水源问题,林业局在这里修建了提灌站,全部进行喷灌。由于土地沙化严重,加上缺水,而且苗木全部是从宁夏、甘肃等地购进的,直径5公分的新疆杨每棵成本是30.5元,500亩地绿化成本达到1000万元,平均每亩地要投资2万元。

  “海西水资源缺乏,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绿洲农业,水是保障林木成活的关键因素。以德令哈市为例,全市累计造林达15000亩左右,为解决灌溉问题,打机井25眼,建提灌站4座,每年机井和提灌站电费高达200至300万元(不含护林员工资和管护费),而且随着人工造林面积成倍增加,造林面积越大,管护成本越高,林业部门负担越重。”

  杜进新说:“除造林绿化外,林业部门还承担着管护、林政管理、病虫害防治及3个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管护及建设的工作任务,工作量大、人员缺乏、机构不健全已成为制约德令哈市林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采用机井取水配套滴灌设施进行灌溉,节水灌溉造林成本较高,已达到1.3万元/亩,而中央防沙治沙示范区造林项目和高标准造林每亩补助为300元至4000元不等,补助资金与造林实际成本悬殊过大,制约了生态建设工程的持续实施。”格尔木市林业局局长赵文才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全市用于林地灌溉的机井有23眼,平均每眼井每年用电量15.8万千瓦时,电力公司按非居民用电标准收取电费,每千瓦时电费为0.63元,每眼井每年的电费为10万元,23眼井一年电费共计230万元。若按农业用电核算(0.294元/千瓦时),23眼井一年电费为90万元。大部分林地使用临时土渠灌溉,现有简易土渠约110公里,水资源损耗极大,不能保障现有林地的正常灌溉,严重影响林木的保存率。

  海西州地处典型的干旱荒漠化地区,也是全省年降水量最小的地区。境内120余万公顷天然灌木林和4.67余万公顷天然乔木林位于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在高寒和荒漠生态系统中处于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是江河源头及上游地区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优化环境、防灾减灾、保护野生动物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主体,一旦遭到破坏极难恢复。由于海西州人稀、荒漠化程度高度特殊的地理地质原因,造成了治沙成本远高于国家补助。从全州看,高寒干旱多风沙,森林资源分散,管护力量少,资金投入不足,造林难度大,造林需1-2次才能达到质量要求,甚至需3次以上的补植补种才能成活,因缺少补植补播费用,造林成效难以巩固。部分农田防护林老化、残次化,防护效能逐渐减弱,绿洲生态系统受到直接威胁。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长诺卫星说,海西州计划全力实施以沙漠化治理为核心,以防风固沙为重点,以保护盆地生态环境为保障的盆地湿地保护、引江济柴、青藏铁路(国道)防沙治沙、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生态畜牧业建设、特色生态产业建设等荒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构建以绿洲防护林、天然林和草原、湖泊、湿地点状分布的圈带型生态格局。当然,实施这样的综合治理项目需要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记者马玉宏)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