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引涪济平 跨区域调水的渴望与探索

  • 发布时间:2015-05-19 07:29:25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四川水资源丰沛,区域分布不均,跨区域调水成为解决燃眉之急的主要出路。5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工程,总投资超过116亿元的引调水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包括宜宾、内江、自贡、泸州四市供水超过7.6亿立方米。

  跨区域调水,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如果不能建立起平衡各方利益的水资源分配机制,就连建好的引水工程,其管护恐也难以为继。这个机制如何建?本报记者日前以“引涪济平”工程为例,进行了调查。

  □本报记者 王成栋

  5月10日,骄阳炙烤下的涪江江油市九岭镇段,机器轰鸣,尘土飞扬。这里,河道旁已被开膛剖肚,工人们正忙着将涵管埋入挖开的沟渠中。

  绵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主任李资富说,引涪济平,将涪江之水引入平政河,这个被称为绵阳版“引江济淮”的引水工程,主要目的并不是沿途灌溉、生活用水,而是为了涪城区的生态用水。

  1.5万亩耕地喊渴,年均生态用水缺口逾6000万立方米,干涸的平政河如何起死回生?

  56岁的李明远一把将扁担扔向田埂,瘫坐下去。从4月下旬开始,涪城区马石镇翠屏村连续半个月无有效降雨,筷子长的青苗早已发黄发蔫。不到五百米远就是平政河,只是,河床宽达50米的平政河如今已抬腿就能跨过去,河水还带着一股怪味。

  缺水,让沿河的村民、企业、机关单位都揪心。“河水脏了,抽地下水,井都干了。”龙门镇九龙村村民李家辉说,原本10米深的水井,常年不干,水质清甜;如今换成30米深的水井,味道还不好。

  绵阳市水务局局长向地平说,作为涪江的支流之一,平政河主要流经涪城区的西北角。这里原本属农业区,现今尚有约1.5万亩耕地。“5·12”地震之后,因其地势平坦,近两万灾民在这里安置重建。因靠近主城区,又成为城市扩张的主要方向。

  涪城区水务局负责人介绍,过去七年,平政河流域的用水需求增加三倍,这让单位时间最高流量只有20立方米/秒的平政河无力承担,沿途只能开采地下水。

  平政河的水污染也在不断加剧,一度出境水质在四类以下,成为有名的“臭水沟”。在绵阳的城市论坛、贴吧等社交网络上,仍能找到“还平政河以清澈美丽”的帖子,当地媒体也曾做过专题报道。

  早在2013年,绵阳市对主城区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并于去年借鉴太湖模式推行河长制,希望将河流沿线的污水集中回收处理。然而,即便是丰水期,回收处理后的中水让平政河几乎变成了死河,“中水毕竟不是雨水。”向地平表示,绵阳市水务局在2013年作过调查评估,平政河周边生态用水缺口超过1290万立方米;维持平政河自身的生态平衡,缺口近5000万立方米。

  涪江水量充沛、水质优良。如何取水,才能将涪江之水顺利引入平政河?

  调水,已经是最后的选择。绵阳将目光投向了水量充沛的涪江。

  涪江多年平均径流息量为180.4亿立方米,江油段水质常年保持在三类以上。江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超过2400立方米,几乎是遂宁的6倍,引水对生态的影响在可承受范围内。2013年绵阳市水务局正式提出引涪江水注入平政河的构想,既维持平政河生态,又兼顾沿途居民、单位生产生活用水。初步规划日均取水量超过34万立方米。“这个方案后期投入太高。”龙西堰管理所副所长蔡晓东说,目前是用水泵将水提入龙西堰,费用为0.05元/立方米,“设计方案说一年取1.24亿立方米的水,差不多就得600多万元的支出。”

  绵阳市水务局水利科科长汪云升记得,最初的方案是:取水口放在龙西堰原取水口上游两公里处。然而涉及40余亩征地和村民搬迁费用超过1000万元,而整个工程总投资才不过2996万元。这一方案不得不放弃。

  几经波折,最终的方案变成了在涪江东岸的龙凤镇围海水电站以上取水,“参照南水北调采用埋设管道,以暗渠方式将水输送到西岸,到达九岭镇中西村龙西堰取水口。”由于取水口水位常年保持在496米,而龙西堰与平政河相接处海拔只有450米,水可自流,取水成本近乎于零。

  水到渠成,上下游纠纷如何处理?引来的水如何分配?用水及工程管护如何收费?

  输水方要求补偿,引水工程沿线都要用水,引来的水如何分配?

  对于现行引水方案,有不少人持不同意见。龙西堰管理所副所长蔡晓东透露,江油方面最大的异议是:能否向用水方收取水资源费。“毕竟水是江油的。”江油市水务局负责人表示,取水口位于涪江江油段的出境位置,这意味着江油必须保证水质和水量,“江油要牺牲一定的经济利益,这个牺牲要有补偿。”

  取来的水如何分配、取水工程如何管理也成为一道待解的难题。

  蔡晓东说,龙西堰沿途单位的年均景观用水总量约1300万立方米,还有生产、生活用水超过5000万立方米。换句话说,从涪江引来的水,一半消耗在了沿途。“沿线都在要水。”涪城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的用水方案,还是在压缩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的。他担心,过不了几年,引来的水就不够用了。

  但对于蔡晓东们来说,眼下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维持引水工程常态运营。

  5月10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九岭镇中西村的龙西堰取水口,这里已经遍布杂草。蔡晓东说,由于经费缺乏和水费收取不力,龙西堰已经两年没有清理。此前龙西堰每年的维修管理费用约在80万元以上,灌区每年收取的水费只有两万多元。一旦引涪济平工程投入使用,那么每年工程维修费用将要超过120万元。绵阳市水务局已经明确龙西堰管理所为引水工程主管单位,“如果不对用水户收费,那管理费只能找江油财政来解决。”

  蔡晓东曾提出对沿线的用水户们收取水费。几经协调,管理所目前只争取到对沿线的农业用水收取0.065元/立方米收费权,比此前提高0.01元/立方米。但是,引涪济平工程沿线,农业用水只占到总取水量的十分之一。如此,工程运营后,每年尚有50多万元的管护经费无处落实。而涪城区方面则认为,农业水价上涨比例接近20%,对于农户而言已经属于“比较重的负担了。”

  跨区域调水,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建立更科学的水资源分配机制?

  针对上下游的争执,有人建议,应该借鉴安徽、浙江两省新安江(钱塘江上游)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青海省的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横向补偿机制,涪城区向江油市支付一定额度的补偿,补偿额度应由双方协商解决。

  在省水利电力设计院研究员向东看来,这些只是确保了“质”不出问题,不能保证“量”的持续稳定。如果不能解决“量”的问题,跨区域引水的目的很难实现。“必须回答‘水是谁的’。如果能解决这个难题,上下游矛盾、水资源分配、工程后续管护的疑问都会迎刃而解。”省水利厅计财处处长尹晓东认为,江油、涪城区的争论乃至引水工程沿线用水单位间的争论,本质上是关于水资源分配的问题,“除了跨区域生态补偿、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横向补偿,还有两个政策或许能够解决争议——初始水权分配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初始水权分配是水资源有偿使用的基础,所谓初始水权,亦即各行政区应该在划定水资源红线的前提下确定用水总量,超出部分采取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尹晓东表示,江油提供水资源,说明自身的用水量远未达到其自身的用水红线,“涪城区则是接近了红线,现在要购买别人用水权,才能获得水。”

  那么,该如何收取水费?尹晓东认为,河流生态用水应由引入地区财政买单,其余按照“谁使用、谁付费”的方式予以解决。如此,工程管护方的费用得以解决,沿途用户的节水意识也将被带动,更为关键的是——上下游之间争执不下的水资源费也有了着落。

  省水利厅水资源处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我省通行的水资源分配方式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将总量予以确定。但是,由于各地更微观的用水主体没有细分,在跨区域引水工程投入使用之前,上级水务部门应及早核算引水区各单位、各部门的用水计划,确定额度,“在此基础上,按照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等不同用途,实施分段超额累计水价。”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