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天生就是打圆场的人
- 发布时间:2015-05-13 08:32:29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擅长圆场听起来老成,可撒贝宁似乎生来就会。他很难忽略周边的每个人。他本人要成为群体中的角色,同时也不允许任何人遭遇放逐。
这些年他日益感知到这种本能。他有一群北大死党,每逢周六一起打篮球聊天扯淡喝啤酒。只要他在,当晚就很嗨。他像做拉面一样,把所有人的话糅在一块,再扔散出去。“每个人都特开心,说话的不说话的,喝酒的不喝酒的,听的不听的。”当时撒贝宁就想:“哇,要有一档节目让我这样放开去说,我一定会做得很好。”
角色感是撒贝宁天生的特质,在后天好几个阶段不断被现实强化。
“我希望大家都高兴”
8岁,撒贝宁跟随转业的父母从广东湛江迁到武汉。两次转学,忽然他就被扔到新的群体。被放逐的可能性让他恐惧非常,但他总是能够成功当上班干部。
五年级最后一次转学。老师介绍完新同学撒贝宁,下课,一群小男孩围上来,其中一个拽他的衣服:咦,有只小企鹅。撒贝宁不卑不亢,欸,怎么样,好看吗?“就看我经不经得起逗,我要一哭,完了,肯定生存不了了”。
这种自我认知往外折射,他不能忍受周围任何人被群体所不容。“希望大家都高兴的人。如果我在,大家不开心 ,我会觉得是我的失败,尽管跟我没关系,我把所有责任扛到身上。”
没有负能量的大孩子
央视是撒贝宁职业生涯中最长久的舞台。央视主持人的角色让他广为人知。
“《开讲啦》是央视一套整体创新动作的一部分。”央视综合频道节目部副主任吴晓斌说。唯众传媒总裁杨晖认为,与央视合作《开讲啦》这样制播分离的节目,正能量是核心,再带一点轻娱乐,撒贝宁是很好的桥梁——连接国家话语和观众的新口味。撒贝宁不否认自己契合央视风格。
“我要呈现的价值观,是美的,美的价值观。美好,温暖,干净。”央视领导几乎不干涉他的讲话内容,“对我太放心了,知道我的玩笑会有底线”。
同事们爱说他“阳光少年”“干净”“正气”。《今日说法》制片人朱海峰说:“奇怪,法制节目充满灰暗,但撒贝宁没有负能量,像个大孩子一样。”蒋方舟也惊讶,“他快40岁了。天哪……”
1999年,大四的撒贝宁被保送北大法律系研究生,同年进入央视主持《今日说法》。第二年赢得了“荣事达”杯全国电视主持人大赛金奖,在当年“相当于李宇春那么红”。
好友兼前同事张绍刚还记得刚进台里的撒贝宁,“一只没长毛的猴。特别瘦小,精。逢人就叫老师。永远咧着厚嘴唇笑”。
这些年撒贝宁并未体会过无力感,他自觉一直在学习新的表达方式。从《今日说法》到《中国法制报告》,还做过几期户外大型连续性报道,他开车从格尔木一路到拉萨,沿路报道青藏铁路沿线的细节,完成从法制节目到新闻节目的转变。
这几年他做综艺,从《我们有一套》、《梦想合唱团》到《开讲啦》。“就像一个民族开始慢慢发现周围还有这么多疆土,过去我们守在黄河边,后来发现还有草原、高原、长江……”
他唯一承认的是肉身疲惫。朱海峰说,央视越来越缺优秀主持人。为腾出时间,撒贝宁已不再负责《今日说法》的普通案例,只主持每周末的《撒贝宁时间》。
撒贝宁觉得自己活得很慢,很少计划明天,更像是一个接受者,在已有的环境中去创造。“就像8岁转学时一样,你被扔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抱怨有什么用?我知道我有能力在任何地方找到快乐。”
自认有双重人格
撒贝宁身上最奇妙的一点是,在人群中的圆通和他的自我同样突出,看似矛盾的两面平衡得自然而然。
他说自己有双重人格:一面是有其内在韵律的热带雨林,一面是空空荡荡的原野。
“工作结束,我不会约上三五个朋友去玩,我一定是回家把门一关,我的世界就回来了。但我只要一站在《开讲啦》的舞台上,一跟嘉宾握手,就知道这期节目会怎样”。
他不能被群体放逐,但他自我放逐。
“我的性格一早就埋下两端。如果只有我, 我宁愿一个人,但是在群体里,我又不能让自己孤单”。很多时间他在看书,最爱的《小王子》翻了很多次——他的微信名字也是小王子。
撒贝宁说自己内心的永动机很强。他能想起自己人生中唯一的迷惘是在北大:当时他正如火如荼地投入到话剧和各种文艺汇演中,有一天忽然忧虑一旦毕业,就会过上“所有成年人都过的生活”。“在北京买房子、娶老婆生孩子、上班下班。”“我一直很爱讲故事,那时才20多岁,突然觉得自己讲不出任何故事了。”他感到庆幸,这几年在《开讲啦》逐渐找回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觉得自己是自由的。我不给自己的明天设置任何目标。我完全让时间这条河流带着我往前走,我就像躺在河面上的孩子一样,河流到哪儿,我就到哪儿,我只看天上的白云,不看前面”。至于外面更无边无际的世界,他保持距离,以及敬畏之感。
“干嘛要改变世界啊?我连自己都改变不了。要知道,这个世界存在的时间比我们要长得多,我们转瞬即逝”。
(原载《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