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一座莫干山的财富经

  • 发布时间:2015-03-23 03:29:27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李丹超 通讯员 沈亚兴

  在312平方公里的莫干山区域,丰富的山林资源滋养了26个村庄的51231位山民。而在工业文明扩张之时,莫干山人也学会了一套聪明的经济学:用生态赚人气、鼓钱袋。“靠山吃山”,第一次,不仅让莫干山人享受到绿水青山的优良生态,而且因此创造了不一般的物质财富。

  笔者不禁尝试去做一道数学题,计算莫干山一年创造的物质财富有哪些,到底有多大?结果,用尽各种方法,也难有确切的答案。因为这笔财富,远超可以具象陈列的数据。

  山民当上股东

  沈士轩抡起锄头往仓库走,收拾完农具他就可以回家享受一顿美味晚餐。在德清武康镇五四村,土地集中流转后,产生了更精细化的效用。像沈士轩这样50来岁的村民,除了每年领取土地租金,几乎都会选择在村里的园林企业上班:一边干着熟悉的老本行,一边还有每个月两千多元的稳定收入。

  林木,是大山赐予山民的天然财富。2014年,德清林业总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8.94%;人均林业总收入8038元,同比增长8.95%。

  车辆进入五四村地界,不时可见骑行的外国游客三三两两嬉笑而过。一条整洁优美的绿道,将这个千余人的小村子与莫干山连为一体。烟花三月的时节里,连片的苗木基地开始焕发生机,田间白鹭飞掠,五四村的庄稼人不再为生计所累,大多早已勤劳致富。

  在村党支部书记孙国文看来,“成立一个合作社,村里一人一股”,这样的方式最让村民受益;70岁以上的老人村里集中供养,每人每天管一顿中饭。

  除了苗木和水果的规模化生产,五四村村民自家种的时令蔬鲜,如今也能卖个好价钱。如果有多余的早园笋售卖,先到德清淘宝馆录入信息,一旦有订单,竹林挖来的早园笋就可以第一时间送到客户的手中。

  去年8月,德清淘宝馆开始在莫干山一带选点布址,把淘宝馆搬到村子里,开起了线下体验店。店内除了陈列农特产品、手工艺品、休闲用品和周边农户自产的时令性蔬果生鲜外,还张贴了大量的二维码。在山间游玩的游客,只需要通过手机扫描,就能进行线上产品的挑选及下单。别看它零散,去年一年,德清淘宝馆卖掉的产品有9100万元。

  农房变身民宿

  又一次改变从2007年开始,围着莫干山的村子里零星地出现了一种叫“洋家乐”的新民宿业态:起初由外国人开办,崇尚低碳环保。此后去莫干山旅行,你很难说出具体观赏的景点,只是住进一家洋家乐,开始绿道骑行、徒步探幽。这种度假模式,打破了传统“游山玩水”的旅游观念,变成了一种无景点式的旅游新气象。

  当莫干山被《纽约时报》评为“全球最值得去的45个地方之一”的时候,推荐理由这样写道:二十世纪初,距上海3小时路程的莫干山,以其猗猗绿竹、青翠山野,成为社会菁英遁世休养的宁静之所。富裕的外国人首先在莫干山上兴起土木,建起石墙别墅和网球场。紧随其后的是以叱咤上海滩的杜月笙为代表的本土权贵。

  这段推荐理由,几乎概述了莫干山一个世纪的几段辉煌时光。如果你还认为莫干山仅是一处避暑胜地,那就大大低估了一位名叫高天成的外国人给莫干山带来的改变。

  七年前,城镇化正在极大的“诱惑”着莫干山的山民们走出大山,奔向山外的现代世界。莫干山镇、筏头乡、武康镇,紧靠莫干山的山区小镇的人口一直在锐减。正如作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说,在人口已经很多,劳力可以自足,土地利用已到了边际的时候,人们的迁徙行为就会被放大。

  巨大的钢铁框架支撑起整个房子,山体与房屋互相映衬又彼此分离。钢筋水泥并没有破坏大山的本质,几十栋可移动的房屋依山而建,造出了一个裸心谷度假村。这是南非人高天成给莫干山带来财富,可拆卸式的房屋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山体的完整性。

  2014年,跟着裸心谷兴起的德清洋家乐,接待了游客23.4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 7.9万人次,实现直接营业收入2.36亿元。

  民宿产业,像一把蒲扇拨开了大山发展的层层迷雾。莫干山的山民领悟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65岁的贾金珠现在不再是一个人在家了。去年,女儿把家里的老房子装修布置了,也开始搞洋家乐了。高低铺、榻榻米、舒适标间,还有墙壁里头夹杂的玫瑰花,贾金珠经常要准备一二十人的饭菜,她说人多就高兴。

  从抛下土地到进城打工,最终回归土地。2014年,洋家乐吸纳的农村居民就业超1000人。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产业,吸纳了很大部分当地人家门口就业。

  劳岭村的林柱荣就从一位拖拉机司机转型为洋家乐厨师。见到林柱荣时正是他难得的空闲时候,他说:“和以前比,一年到头挣的钱和休息时间都差不多,就是不用起早贪黑了。”林柱荣算了算,以前他每天运输跑的路程有500里,现在出了家门,隔壁就是上班的地方。

  按捺不住的还有沉寂中的农村资产。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莫干山上曾经被散乱废弃的农房,现在每栋30年的租金高达100万元。衍生而来的配套产业、出租农房和流转土地等方式,让村里的沉睡资产变成了现实资本。仅莫干山一带的60多家洋家乐,带动的农民房屋出租收入、流转土地收入等财产性收入超过1.83亿元。

  创意园区进山

  冷坑里自然村有个洋家乐叫“西坡29号”,名气很大。在它1号楼的背后,隐藏了一个独立的房间,管家小施告诉记者,这是原来农家的猪圈,现在入住价是:每晚1580元。

  “饲养一头猪所产生的污染量相当于8个人的生活排污。”小施介绍,猪圈改造后的房间很受客人喜欢,这里边石头泥巴糊墙、溪石高垒、山间植物布置桌面,都是由晓辉老师亲自设计。

  晓辉老师就是多家洋家乐的“御用设计师”吕晓辉。莫干山的农房改造计划中,几乎都能看出极简风格的影子。去年开始,晓辉工作室就搬到了莫干山下的庾村,和陆放版画艺术馆、清境文创园当起了邻居。

  “如果能够把现代的城市需求和乡土资源结合起来,就能在保留老房的基础上,用新的改造方式来渗透庾村人的生活方式。”老房改造已经成为吕晓辉工作室的一块重要业务,敲敲打打专为破旧老房做“整形”。

  2011年12月28日,费美珍的陆放版画藏书票馆开馆,在坡屋顶青砖的民国藏书楼中为莫干山带来第一缕文化养分。随后,清境文创园入驻,利用当年的庾村蚕种场,记录乡村改革,发掘年轻人的个性创意。

  作家梁鸿曾在《中国在梁庄》中提到,农耕文化的结构方式在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的状态。很庆幸,在莫干山,记者看到了乡村在消减前赢得的一场逆袭,它没有朝着城市的模本飞奔而去,而是一副更具生机的乡野面貌。

  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最终在莫干山从博弈变成协作。2014年德清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79.8万人次,同比增长40.5%;实现经济总收入5.37亿元,同比增长159%。莫干山,成为接洽沪宁杭三大城市城乡互动圈中重要的支点。

  吕晓辉、费美珍最终都选择在莫干山继续他们的事业。采访中,记者发现,更多的年轻人开始愿意把他们的第一份工作留在乡村:裸心谷的驯马师、西坡29号的管家,还有清境文创园的设计师。

  “乡村改造不应是强硬植入现代化因素,应该更注重文化传承的保留。”这是一位刚入职清境文创园的设计师对乡村的理解,在她看来,乡村改造是一项意义非凡的事业。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