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德清模式”三十年 破冰全国科研体制改革
- 发布时间:2014-11-22 23:2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新网德清11月22日电 题:浙江“德清模式”三十年 破冰全国科研体制改革
记者 赵晔娇
1983年,浙江省德清县委、县政府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将一块“科研生产联合体”的牌子挂在了德清电子器材厂门口。这种在全国首创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方式,被认为是当时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最新最有效的合作方式,不仅使科技成果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同时推动了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共同发展。中科院领导和专家将此誉为“德清模式”,并在全国科技系统进行广泛推广。
至今,“德清模式”经历了“产学研”、“政产学研金”、“市场化配置资源”等几个阶段的蜕变。德清,也因此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促发展的全新路子。
22日下午,“德清模式”30周年深化创新研讨会在该县举行,代表们在研讨中提出:“德清模式”催生在改革开放浪潮之中,发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中,既是德清科技创新历程的真实写照,更是一面破冰全国科研体制改革的旗帜。
起源期:国营砖瓦厂到大上海求出路
没有等上级给指示,没有问政府要出路,“德清模式”起源于当地一家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国营砖瓦厂到上海求出路。
1977年,当时的德清砖瓦厂已经到了难以生存的地步,“我们连原材料土都没有了!”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的前身就是这家德清砖瓦厂,公司党委书记朱怀烈在今天的研讨会上说。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学的春天到来了!”给处在困境中的德清砖瓦厂以巨大的精神鼓舞。
德清砖瓦厂下决心“攀高亲”,历经曲折找到了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双方达成筹建科研生产联合体的合作意向,并从企业选派了一批职工到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培训,在企业内成立了一个电子新产品开发试制组。同年,试制组依托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技术支撑,成功地试制出了合格的晶体材料,并迅速投入生产。
1978年6月,企业在德清砖瓦厂的基础上,新注册成立了“德清电子器材厂”。生产经营业绩实现了连续3年每年翻番的奇迹。
为了推广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德清县委、县政府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于1983年7月,在德清电子器材厂举行了“科研生产联合体”的挂牌仪式。
这次挂牌,让德清县在中国范围内成为企业自发向科研院所、高校寻求合作的开拓者,开创性并不亚推动于中国农村重大变革的安徽小岗村的“分田到户”。
这次挂牌对于德清当地企业的思想涤荡也是极其剧烈的,带动了升华集团、德华集团、浙江明泉工业涂装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纷纷与上海、杭州等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
“星期天工程师”应运而生。
当年在乡镇企业局工作的曹林魁印象很深:在周末和节假日,德清的企业就派车到杭州、上海等城市接送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请他们来帮助开发新的产品、改进生产工艺,解决技术难题。
“当年的合作看中的是德清人的精神。”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宋力昕说,那个年代,德清企业主动找科研院所、找高校,去找一些短平快的项目,积累了资金,这也符合中国科研体质的发展脉络。
黄金期:政府介入模式再发力
在“德清模式”形成的初期,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开展的科技合作,基本上是由企业自发进行的。因此,合作性质单一、范围不广。
针对这些问题,德清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使“德清模式”的组织方式由企业自发向政府主导深化。
德清县专门设立了科技合作专项资金,每年安排300—500万元科技合作专项资金,用于对重点科技合作项目进行补助。
同时,这个小小县城瞄准国内一流的科研机构,吸引了中科院计算所、兰化所和中电集团21所、中国杭州建材研究所等一流的科研院所设立科技创新研发机构。
意识到创新资金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产学研”的德清模式不断深化发展,逐渐成为政府引导、金融支撑的“政产学研金”。
对此,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点评认为:“要是没有政府的资金就没有科技金融。”
在这期间,德清全力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极力为试创期、初创期、成长期、上市辅导期等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的科技金融服务。
2011年成立浙江全省首家科技担保公司,2012年又建立浙江全省第一家县域科技银行,德清加大“无偿资助+跟进贷款”扶持,建立科技创业种子资金,以无偿小额资助提供15至50万元启动资金;加大“财政引投+基金创投”扶持,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为成长期企业提供“资本积累”。
“市场是检验科技的真金”,现在的“德清模式”又加入了两个字,变为“政产学研金介用”,其中,“介”是指搭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用”则指发挥企业在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2012年,德清县成为浙江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目的是为了破解科研与生产“两张皮”导致的成果转化率不足的情况。
与此同时,德清也依托创新创业平台,探索“重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的孵化培育模式,实现转移产业化。此外还与浙江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科院计算所等6家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了成果转化中心;与上海技术交易所共建德清创新驿站;国家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委会在德清设立工作站。
生命力:符合科技体制改革大方向
伴随着“德清模式”内涵的逐步丰富,德清也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促发展的全新路子。
如今,德清围绕浙江省创新型试点城市(县、区)、工业强县、科技强县建设,在企业主体培育、创新能力建设、科技项目实施方面加快发展的脚步,科技综合实力有了较大的飞跃。2013年科技投入产出绩效列浙江全省县区第五位。拥有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71家,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9家,省级科技型企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223家。
展望未来,围绕德清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地理信息技术、通用航空设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德清模式”将继续发挥巨大的创造力。
“德清模式的特征就在科技创新和产业的沟通,以及技术成果和商品化的沟通,符合科技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因而具有生命力。”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总结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