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传统年俗火热来袭,有“魂儿”才能走长久

  • 发布时间:2015-02-17 08:31:4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社记者周畅陈诺

  无论是微信微博中拜年红包的火热亮相,还是庙会、花灯、唱大戏等纷纷登场,抑或“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等旧时歌谣的重新唱响,旧年俗、寻年味正在成为我们身边的突出新时尚。

  传统年俗的“逆袭”背后,折射出现代人怎样的“春节情怀”?绵延千百年的传统

  民俗能否在新时代下焕发新生机?回归热能否持久?

  “年味”渐浓:找回儿时的记忆

  滚汤圆、炒花生、画纸伞、炸丸子、逛庙会……在安徽省蚌埠市4A级旅游景区禾泉农庄,以“寻找有年味的春节”为主题的体验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禾泉农庄负责人蒋保安说:“现在人们都说过年没有年味了,我就是把这些年俗集中起来,让人们来这里找回过去的年味。”

  春节将至,“找回年味”成为许多地方活动的主题。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大型安徽纪念园徽园内,中国(合肥)国际年俗博览会正在召开,泥塑、蛋雕、葫芦烙画、剪纸、民间戏曲喜乐会、民俗文艺巡游等民俗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

  除了商业活动,政府部门也逐渐着力于“找回年味”。中国国家民俗协会副会长李新永告诉记者:如今相关部门愈加重视还原传统年俗,组织民俗活动,在北京的一些社区,各家各户写春联并进行评比在今年较为流行。

  作为京城必不可少的一项春节民俗活动,近年来,除了地坛、厂甸等老牌传统庙会外,各区也着重恢复并打造独具特色的庙会活动。在中国传统节日的小年当天,首届天桥小年文化庙会在天桥剧场拉开帷幕,呈现给游客的既有北京的老玩意儿,还有京味儿浓郁的曲剧。

  传统“逆袭”:两大推手力促回归

  记者采访发现,商业推手和传统文化的回归是近年来传统年俗日益受到追捧的重要原因。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苏先生说,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总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找回年味”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共同心声。这时,商家适时推出的传统年俗体验项目、办庙会闹花灯等,契合了人们的心灵需求。

  禾泉农庄负责人蒋保安告诉记者,临近春节,每天都陆陆续续有上百人入住。“今年春节的游客量预计将达到2万多人,都是被年俗所吸引来这里寻找年味的。”

  李新永说,近年来不少地方的传统民间艺人和表演团体每到春节便受邀到各地巡回演出,一些商业组织还专门瞅准春节商机,组织相关的年俗展和庙会,间接带火了传统年俗热。

  安徽肥西县桃花镇文化站站长刘俊生说,过去过年打麻将、摸纸牌在农村很普遍,如今村民们过年更期待唱大戏、说大鼓书。镇里也迎合村民们的需求,每年春节都邀请民间戏班在各村居进行巡回演出,每到演出时,男女老少全出动,成为乡村一景。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强了。传统年俗热的背后是人们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回归。”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万建中说。

  有形更有“魂儿”:老传统才有新生命

  不少受访人士表示,各种年俗庆祝活动是一种形式载体,实则蕴含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传统年俗热的兴起是一种积极的信号,重要的是,要在更多年俗活动中注入传统文化的“神”,让春节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民族传统节日”,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狂欢节”“购物节”。

  事实上,在种种传统回归的外表下,如今不少庙会传统小吃不多、传统节目稀少,价格却翻了番,夹杂了太多太浓的商业气息。“摆个小吃摊,打上各地名点的招牌就当是庙会了,去年随便逛了逛一家庙会,吃点小吃就花了两三百元。”

  李新永也认为:如今各地恢复的庙会,只是照搬历史上有的,形式化的东西还是多了一点,实质的回归还比较缺乏。

  多数专家表示,找回年味首当其冲要树立精神导向,不必刻意纠结拘泥于一两个具体的民俗项目的得失。传统年俗已经在历史长河中传承发展了那么多年,核心的传统没有因为辉煌发展而丢失,也没有因为局势动荡而被人们遗忘。

  专家表示:保持年味可以尝试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可以在传统年俗的基础上更多融入现代气息,“通过动漫、影视体现年俗、年文化是吸引年轻一代的最好方式,也是让年味持久的一种创新”。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