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小民:高增长背后的大智慧
- 发布时间:2015-02-15 16:0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新网2月15日电对于中国金融界、投资界人士来说,“赖小民”是一个不能不知道的名字。原因有二:首先,他是中国华融资产——中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的掌门人,其实力与影响力不言而喻;其次,他通过短短五年时间,让华融资产的净资产规模翻了五番,非凡业绩背后的非凡智慧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于1999年10月19日,和中国信达、中国长城、中国东方并列中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这几家公司当时成立的主要背景是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对口四大国有银行接收、管理和处置国有金融不良贷款。其中,中国华融对口中国工商银行。在处置了工商银行6763亿元不良资产之后,中国华融开始了商业化转型的探索,何去何从尚无定论。
2009年1月,时任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亲自到中国华融宣布了新任总裁赖小民的任命。赖小民上任伊始,就确立了中国华融的四大转型任务:由政策性机构向市场化企业转型、由传统单一的业务向现代综合经营业务转型、由非上市公司向公众上市公司转型、由国内业务为主向国内国际业务并重的国际化转型。从此中国华融就开始进入了高增长频道,截至2014年9月末,集团总资产5511.9亿元,继续保持中国最大资产管理公司的稳定地位;净资产774.68亿元,比2008年底154.52亿元增长了4倍,相当于五年再造了四个中国华融。2009-2012年利润连续四年大幅翻番:2009年实现利润8.21亿元,比2008年增长103%;2010年实现利润20.23亿元,比2009年增长146%;2011年实现利润50.07亿元,比2010年增长148%;2012年利润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全年实现利润120.60亿元,比2011年增长141%。2013年,中国华融实现集团拨备前利润199.85亿元,比2008年利润4.03亿元增长48倍多,再创历史新高。
是什么样的领导智慧,让一家国企实现如此高速的增长?以下是笔者通过赖小民董事长近年的一些采访、公开讲话进行的一些整理,希望能够给业界朋友带来启示。
“一开始总得有个战略,设计好以后再去大力落实”
作为“大资管”时代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华融近年来抢抓机遇,明确“专业的资产经营管理者、优秀的综合金融服务商”定位,今后将依托不良资产主业核心优势和旗下多金融牌照子公司平台,打造适应实体经济和实体企业需要的全生命周期发展模式。
作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近年来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经由托管重组危机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等途径控股一批金融牌照平台公司,形成了金融控股集团的战略构架。
2009年以来,中国华融先后与湖南省政府合作重组设立华融湘江银行,成为中国资产管理公司唯一有银行牌照的机构;与重庆市政府合作组建了华融渝富股权投资基金公司拿下了PE牌照;与海南省政府合作重组海南星海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成立华融期货公司,拿下期货牌照;激活工行资产遗留下的珠海信东地产公司,重组成立华融置业(房地产)公司,并成功开发珠海横琴岛、山东青岛、河北涿州、福建三明等地的多个项目;组建华融(香港)国际控股公司,成为公司拓展全球投融资业务、打通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海外战略平台;与深圳市政府合作,组建华融前海财富管理机构。
“凡事一开始总得有个战略,就是所谓的顶层设计,设计好以后再去接地气,大力去落实。”赖小民在2014年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如是说,这样才可以有效发挥各界的力量,提升企业转型的成效,在这一复杂而又重要的过程中,企业和管理者都将大有可为。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干部”
在战略具体落实过程中,却遇到了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企业内部管理不科学、不完善,人浮于事的状况在所难免,对战略的落地形成了折扣。在抓紧公司整体战略调整的同时,对于内部管理尤其是人员管理方面,赖小民狠下了一番功夫。
经过观察分析,赖小民发现,企业之所以缺乏活力,往往跟硬件关系不大,管理和人员积极性才是根本,“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干部”。在中国华融扭亏为盈战中,赖小民大胆起用有胆识、有能力、有魄力的人,充分放权,全力提供各项资源和支持。
广东分公司曾是中国华融亏损最严重的一家分支机构,2008年亏损1800多万。2009年初,刚刚上任的赖小民来到广东调研,对广东分公司提出批评,指出“四个极不相称”。赖小民一心想拿广东分公司做做文章,一是因为广东分公司亏损最严重,二是因为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理应带头闯出一条适合中国华融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在时任深圳市领导的推荐下,经过考察,中国华融引进了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周伙荣。周伙荣带领中国华融广东分公司在2009年当年实现5600万的收入,抵去上年亏损后仍实现700万盈利。第二年第一季度就实现利润2000万,而当时有的分公司仅下了5万、10万的利润任务。2010年底,中国华融广东实现1.33亿利润,2011年2.74亿,2012年5.6亿,2013年8.8亿,2014年有望超过10亿。目前,广东分公司已经成为整个华融体系内的标杆,对其他公司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投资要看三品:人品,产品和质押品”
2015年2月12日,赖小民在湖北武汉参加“走进种植能源新时代”论坛时表示,投资要看三品:人品、产品和质押品。他与参与论坛的嘉宾们分享了中国华融对武汉凯迪投资前的思考过程:
首先是人品,要对企业领导人进行分析:这个人是否在干事,是否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在对阳光凯迪董事长陈义龙进行观察之后,赖小民得出结论:这个人的人品值得尊重,他是大学的教授,他从大学出来几十年就干这件事。而且前些年房地产大幅度增值,很多人纷纷投向房地产行业,而且政府给了他很多的地,他没有去开发房地产。这可以看出他一以贯之多年来就干新能源这一件事,而且人品很好,值得信任,为人低调。
二是产品,你从事的产业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能否赚钱,我们在商言商一定要赚钱。所以这个产品是不是朝阳产业,有没有市场,有没有潜力,也是投资的决定因素。生物质目前是全球的发展趋势,欧美国家都在做研究但在重要技术上都没有进展。阳光凯迪作为我国的一个民营企业,却取得了重大突破。所以他的产品处在一个朝阳行业。如果进一步做成功的话,毫无疑问将是对中国乃至世界能源是的一场革命。
第三是质押品,赖小民说,我给他投资提供资金支持,他能否有担保抵押,能否还钱,也就是风险和安全。投下去的钱必须对国家负责,华融资产对阳光凯迪的投资,风险可控,做到成本可算,风险可控,利润可获,按照这样的原则,华融资产跟阳光凯迪的合作,这些年来双方共赢。
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事情,都证明了“三品投资法”的正确。正是由于对“三品”的集中把控,中国华融对武汉凯迪的20亿投资即将带来丰厚的回报: 2013年1月20日,凯迪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领先的生物质汽化液化技术建设的世界首条万吨级生物质燃油商业化示范生产线顺利投产,阳光凯迪通过科技创新,成功将农林废弃物转变为高清洁高品质的生物质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油品质量达到欧V标准,并在2015年2月2日通过国家相关部门专家组验收,油品质量能够能够完全替代,并在部分关键指标上优于中石油、中石化的终端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据赖小民董事长介绍,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将凯迪生物质油命名为“中薪油”,接下来企业要加大宣传,做好市场营销推广工作。“中薪油”将来与中石油、中石化一起,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一部分。中国华融的20亿前期投资,将撬动千万亿的生物质能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