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管理学家圆桌谈
- 发布时间:2014-08-31 04:33:33 来源:文汇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傅盛裕
对年轻人而言,论机遇与挑战并存,眼下或许是前所未有的大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令人与人的联系更加紧密,海量资讯也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畅想未来。无论而立之年的80后,还是初涉社会的90后,创业,已成为职场科层之外的新选择。因为选择日增,创业大军也持续增长,以至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在纷纭的创业图景中,如何厘清创业的目标与意义?怎样为青年人提供更有益的创业参考?如今这个时代的创业氛围如何?应该倡导怎样的创新精神?
本报记者为此专访了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包季鸣教授、公共事务学院唐亚林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以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王安宇副教授,希望为这些问题寻求更明确的答案。
青年人创业迎来最佳时期
记者:对如今的青年人来说,创业已经十分常见,甚至成为了一种流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前所未有的创业潮?
包季鸣:综合现阶段时机与环境,今天正是青年人创业的最佳时期。
首先,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全新时代,一个科技创造新世界、个人创新就可能改变世界的时代,这样的时代背景,为创业者创造了无尽的机遇。其次,今天的中国恰逢转型进行时,“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镇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互联网市场高速发展,混合所有制进一步被推进……这片充满变革的土壤,构成了青年创业的“地利”。再者,精神文明建设意识的逐渐增强,社会对人才积累的要求,对人才的渴求,使得优秀的人才和创业团队可以获得越来越多的机会。创业目前所拥有的条件,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兼备。
王安宇:多数人都有追求卓越、实现自身梦想的冲动。当外部条件许可时,人们就会倾向于努力把这种冲动付诸实践。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资本从一些经济领域退出、政府对许多经济领域的限制或者管制逐步放松,许多具有创业梦想的人纷纷下海,造就了不少财富神话。这些神话的激励作用不可小觑,吸引了更多的人投身于创业活动。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日益认识到中小企业对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税收收入、提供经济活力等方面的重要性,对创业活动的宣传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鼓励了更多的人参与创业活动。当然,大学多年来的创业教育对此也功不可没。
与以往相比,中国现在的创业环境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改观。首先,各级政府重视创业的重要性,出台了各类扶持政策。其次,各类孵化器建设有了长足进展。第三,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空前繁荣。第四,我国经济尚处在转型期,有许多创业机会,社会对创业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记者: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是否也需要这样一波创业热潮?
陆雄文:现在的年轻人即将迎来一个风云际会、波澜壮阔的时代。“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现在,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动力来源,正处于一个继往开来新时代的起始点,年轻人自当胸怀天下。“天下”,或者说“世界”,并非一个虚无的存在,而是切切实实落在肩上的。要承担起这份责任,当年轻人积累足够经验与能力后,就要把握历史的机遇,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去开创事业,扮演社会领导者的角色。
唐亚林: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是充分发挥市场、政府和社会“三只手”的合力。其中,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社会福利分配和公民权利维护中发挥主导性作用;社会这只“体现主体性力量的手”在自我组织、自主管理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三者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促进市场繁荣、增进公共福祉、创造社会和谐的秩序共同体。因此,一个良善、繁荣、和谐的国家,必然鼓励人们将聪明才智投向能极大创造社会财富、极大增强市场与社会发展活力、极大维护公民自由平等的市场性社会。
记者:大多数的创业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既然如此,还要提倡年轻人创业吗?
包季鸣:为什么创业这么艰难,成功的概率也是比较小的,我们还要如此的提倡。因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做成了当然可喜可贺,即使暂时没有做成也没有关系,这是非常好的学习锻炼的机会。
年轻人犯错误,做错事成本是最低的。不是有句话“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现在即使创业受到挫折,但挫折中学到的东西,对今后把路走得更好,取得更大的成功非常有帮助。人是螺旋式前进、波浪式发展的。所以我非常主张鼓励年轻人创业,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让我回到20多岁,我也要去闯一闯。创业刚开始的时候,成功的概率不大,但任何一种学习都不如从反面教训中获益更多,而且,很多东西书本是学习不到、爹妈教不会的,只能靠自己摸索来感受。
王安宇:创业活动本来就是高风险的。成功创业需要得到许多条件的支持,比如天时地利人和。只不过多数年轻人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和商业经验,往往无法有效处理创业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但是,年轻人有创业激情、勇于承担风险,并且具有“从头再来”的机会。
唐亚林:提倡年轻人创业很重要。现代社会是一个市场性社会,一切财富的来源都是通过市场的创造而来的。市场的自发创新精神是一个社会繁荣和谐的永恒基石。
记者:目前的社会习惯以80后、90后来划分两个代际的年轻人。两代人之间确实也呈现出不同的差异。具体到创业群体,80后和90后有什么差别?能否举一些具体的例子?
王安宇:每代人的性格或者给人的感觉也许会独特性,比如人们给80后贴上的标签是“垮掉的一代”、另类、叛逆和不懂事;给90后贴上的标签是:脑残、不靠谱。但我不认为这两代人在性格上有显著差异。不过,这两代人的创业活动分别都带有所处时代的烙印。80后在2000年前后进入大学或踏入社会,他们的创业发生在90年代末互联网大潮中,多数在互联网做门户、电商和搜索引擎以及一些衍生应用,如2000年考上哈尔滨某大学的戴志康创办Comsenz、1999年创业的李想创办PCPOP.com、龚海燕2003年创办世纪佳缘等等。90后在2010年前后进入大学或踏入社会,目前也逐步登上创业舞台。他们的创业发生在互联网技术逐步渗透到生活和生产各领域,尤其是智能终端日益普及、移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年代,主要涉足互联网技术的各种深度应用,涉及的行业更加多样化,被誉为“靠网吃网”的一代人。比如武星宇开发在线题库、郭列团队开发“脸萌”App、弹幕Bilibili的创办等等。
年轻创业者应具备哪些特质
记者:对年轻创业者来说,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包季鸣:第一点,要有创新精神。李开复说,1960年的时候,有学者对哈佛大学1520名学生做了学习动机调查,只有一个题目:到哈佛商学院上学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理想?结果有1245个人选择了为了赚钱,有275个人选择了为了理想。20年以后,对这批学生做跟踪调查,1520名学生中有101人成为了百万富翁,其中100人当初选择的就是为了理想。出发点不一样,结果是不一样的。越是敢于在理想主义磨石上磨砺的人,生命就越会放出光彩。
第二,一定要热爱你所从事的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该更多想想我自己最想做的是什么?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
第三是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是什么使微软从小公司一跃而起,比尔·盖茨的解释是拥有当时巨人没有想到的点子。
第四要有搏击风浪的勇气。世界上没有一个伟大的业绩是由事事都求稳操胜券的犹豫不决者创造的。正因为犹豫,好机会就错过了。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人又这么聪明,信息这么畅通,做事情一定要很果断,还要能做大胆的判断。
第五点,具备敏锐的商业感触力。
第六点,要有坚定的毅力。
第七点,懂得与他人分享。一些人老是在算,我要多少份额。一些人尽管份额少了,但蛋糕做大了以后,实际得到的也更多了。只有懂得分享,才会使更多人聚集在自己身边,创造更大的能量。
王安宇:许多60后创业者主要依靠勤劳、勇敢、坚持。今天的创业者不仅需要这些精神品质,还需要加强自身的商业知识和社会责任感。因为今天商业竞争格局和商业环境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比如,在新形势下的商业模式设计视角需要由点到线再到面、盈利模式由简单到复杂、资源整合范围由封闭到开放……这些都需要创业者掌握更多的商业知识、了解更多的商业案例。
记者:如果将创业定义为一种精神,应该怎样来描述?
包季鸣:第一是要有眼界。我们经常说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境界决定一切。我要强调的是,眼界决定境界。如果看得比较多,心情就会豁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怎么提高眼界,就要和高手过招。
此外,要明势,知道时势是什么。时势有三个意思,同样一件事,做还是不做,做得好还是不好,取决于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来做。比如一个项目,首先判断这是什么样的行业,是夕阳还是朝阳。第二看项目怎么样。第三看团队。
此外,我还想强调谋略,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用什么方法做什么事情。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往往就事倍功半。现在很多地方是片面的强调方法,而忽略了基础。比如说为商,商道酬信,天道酬勤,人道酬和。一定要掌握基本点,如果你基本点没有掌握好,去讲方式方法,就是东施效颦。
王安宇:简单地说,创业精神就是求新担险,即不断开拓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同时勇于和善于承担风险。
要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
记者:年轻人在国内创业,环境相对复杂,如何才能“突出重围”?
包季鸣:我归纳了三点要突破: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
首先要想创业。原来传统的择业观念对创业并不十分强调。
其次要敢创业,有一种开拓创新、敢于冒险的精神。但是中国多少年来的文化,儒家文化占主体,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中庸之道。包括老子的思想也是这样的,老子认为人有三宝,第三个就是不敢为天下先。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对创业并不是很有利的。
第三是能创业,也就是创业能力。在做创业计划的时候,要有营销手段,也要有理想和目标,这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制约。比如大学生缺乏真正有商业前景的创业项目,很多点子经不起市场的考验,创业一定要考虑项目的可操作性。有时候,年轻人的想法过于简单、脱离实际。有时候眼高手低,往往会大谈“第一桶金”,却不去挣“第一分钱”。形成独立人格、锻炼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年轻人必须要做的功课。
此外,在校大学生信用档案和社会没有接轨,会导致融资困难重重。整个社会文化和商业交往常常不信任年轻人,也不利于创业氛围的形成。
王安宇:由于实践经验的局限性,年轻人往往抱着一腔热情,对各种创业困难估计不足,乐观情绪压倒理性思维。除了选择自己熟悉的创业领域之外,建议创业者在权衡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前提下,咨询行业内的资深人士、风投从业者等专业人士。
记者:现在的创业项目比较集中,尤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风投也更关注这一块。这是否会制约年轻人创业的多元性?反过来说,年轻人如何结合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
王安宇:我也关注到了这个现象,即许多年轻人的创业集中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但是,我觉得只要是创业者的自主选择,就是正常现象。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往往市场空间足够大,进入的资金壁垒较低,政府管制也较少。技术壁垒对于年轻人来讲也不算高。年轻人往往熟悉互联网,有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交活动等经历,切身感受到在使用互联网产品过程中遇到的困扰或者商机,从而萌生了自己设计新业务或方法来解决这些困扰或者满足未被满足需求的冲动。对于创业领域选择问题,不应追求所谓的多元性。如果年轻人的创业过于集中到某一个领域,那么,市场机制就会发挥作用。
对于创业项目选择,除了需要考虑市场前景、各种进入壁垒、可行性之外,我强烈建议创业者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组建合理的团队。这对于降低创业风险十分关键。
记者:如果为现在的年轻创业者提一些建议,您会怎么说?
包季鸣:第一,找准风口,顺势而为。今天的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传统产业面临颠覆,生活方式正在发生重大改变,跨界整合已成基本趋势,创新技术影响未来发展,创业者应透过变革看到其背后的发展机遇,找准“风口”,充分借力。
第二,寻找标杆,目标明确,成功地“顺风而起”还需要树立标杆。标杆的明确,能够让企业的目标与方向更加的明确。
第三,凝聚团队,激励到位。
第四,互惠无私,贵人相助。有价值的人脉圈对创业者非常重要,创业者要维护一个有效的社交网络,更需维持个人的和企业的良好声誉。
第五,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新时代的创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很多时候“怎么做往往比做什么”更重要。在创业领域,这就是商业模式的选择:创业者必须要考虑如何适应“供应生态圈”。任何一个产业都是一个生态圈,从上游到下游,供应链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何在这个生态圈中占有重要一环,注重商业模式的整合,就显得至关重要。
王安宇:第一,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第二,搭建合理的团队;第三,学习一些商业知识,了解所选创业领域的商业发展趋势;第四,如果在创业之初,就能够设计恰当的商业模式,就更好了;第五,如果在创业之初,就能够考虑退出问题,就更好了。
记者:现在流行一个词叫“情怀”。对年轻创业者来说,情怀可能也决定了最终能走多远。在您看来,年轻人创业应该有怎样的情怀?
陆雄文:我想引用一句话。复旦大学老校友、也是协助马相伯先生创立复旦公学的主要助手于右任先生曾说:“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因此,年轻人虽以一己之力参与社会分工,但在不远的将来应率领团队、群体、组织参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启迪思维、指引方向,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始终秉持改善国家、改变世界的担当、能力和决心。
王安宇:套用一句歌词,再不创业就老了!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