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高桥,守望万里长江由此向东、汇入茫茫太平洋,也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一个重要节点的到来——
“企业名称:上海百家合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投资总额:23700万美元”……
这是一张《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企业备案证明》。它承载的信息并不复杂,但因其右上角的“No.000001”编号而具有特殊历史意义。
2013年9月29日,我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上海外高桥挂牌。同一天,这张“1号”备案证颁发。备案证所有者是由中国企业百视通和美国微软公司合资成立的上海百家合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百视通牵手微软,得益于自贸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政策。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允许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内容审查的游戏游艺设备还可面向国内市场销售。
上海百家合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董秘朱颖说:“这张证的颁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既可以把好的游戏引入中国,又可以让国内优秀的作品出海。”
经过8年发展,百家合所在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片区, 28.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集聚数万家外资外贸企业。保税片区企业与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在设立自贸试验区前,外商在中国设立企业需要审批。”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保税区管理局经济发展处处长李晓红说,“上海自贸试验区借鉴国际通行规则,探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管理模式,在负面清单之外的投资领域,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从“审批”到“备案”,一词之变见证中国对外开放新步伐。伴随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及“1号”备案证颁出,一场聚焦制度创新的“国家试验”就此开启。
贸易领域的单一窗口、金融领域的自由贸易账户、政府监管领域的证照分离……8年时间,3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这里诞生,并向全国复制推广。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2020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施行。根据这部法律,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适用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同时,这张“1号”备案证也完成了历史使命。
“随着外商投资法实施,对外商投资管理模式从事前准入真正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标志着我国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李晓红说。
伴随一项项制度创新,从上海开始,自贸试验区在全国不断铺开。“十三五”期间,全国新设1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总数达21个,为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多探索性试验成果。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