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传递出合作发展的新信号。不少上市公司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着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创新、补强的重任。
首先,在基础设施制造业方面,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发挥了“链主”功能。
在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设中,处处可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中国制造产品,上市公司的身影更是随处可见。
10月13日,海关总署官员在介绍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时表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出口中,近九成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港口、铁路、桥梁、海外产业园等一系列共建项目陆续落地。
承担这些共建项目需要比较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支持。客观地讲,在这些领域,我们的一些上市公司已经是“链主”般的存在。它们也因此受到了境内外资金的青睐。
其次,在工业生产设备方面,“中国智造”出口份额持续提升,促进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公司专用设备产品畅销国内并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家A股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如是回复投资者提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国际货运班列运能不断扩容,所运出口商品也实现了升级。10月9日下午,搭载55个集装箱,装载包含7条高端工业生产线的生成专线设备,总货值高达2700万美元的“中欧班列-上海号”慕尼黑专列从铁路闵行货运站首发;10月8日,首列“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在上海芦潮港站装载货值约645万元的电器。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通用机械设备出口金额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1.4%,汽车(包括底盘)增长83.9%,家用电器增长1.1%。这些产品的生产商很大一部分是上市公司,是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节点,它们的业绩表现与其国际地位相符。
第三,产业链供应链中形成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中国标准”,已经走出国门。
高铁、光伏等行业已经建立起“中国标准”且已走出国门,信息化服务也已开始向海外拓展,上市公司在这些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一家上市公司凭借光伏差异化技术路线,在部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安家落户,为当地推进能源转型做出了贡献。这些上市公司在推动“中国标准”输出的同时,也打开了企业成长的空间。
现在,数字信息化服务上市公司开始为共建“一带一路”添加“数字”成色,为共建国家量身定做相关领域整体发展架构的案例越来越多,如电力设施和智慧能源解决方案、高速卫星互联网接入服务、一体化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安城市建设等。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新一轮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全球资源要素不断重整,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我们的上市公司应该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既要输出合适的产品,也要吸纳外部的有益养分,进而巩固提升自己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
(责任编辑:谭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