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科技部部长阴和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接受采访,介绍了科技创新、水利建设、中央企业发展、粮食生产等方面情况,回应社会热点、直面民生关切,传递出迈步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力量。
推进央企高质量发展
张玉卓表示,中央企业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围绕“高”“质”“量”三个字,“高”,即高水平的协同;“质”,即质的有效提升;“量”,即量的合理增长。他介绍,为破除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对三家中央汽车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单独考核。
张玉卓表示,从“量”来看,今年前两个月形势持续向好,一些重点行业表现较好,经济持续向好态势在巩固,“对做好今年国资国企工作,充满信心”。
从“质”上看,张玉卓认为,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在核心竞争力方面,要提高各方面的效率,提高资本效率,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还要提高科技产出的效率。在增强核心功能方面,中央明确“三个集中”,即要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高”主要是高水平协同。近期,国资委启动了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计划,发布了1000多项清单,和5000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层次合作关系,今年将作为常态化工作,经常公布一些产业链共融名单,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从国资监管来讲,主要是要激励企业大胆创新,破除一些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高水平的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比如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三家中央汽车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单独考核。”他说,企业布局新能源汽车,一开始投入会比较大,如果考核当期利润就难以全速推进,因此要破除这个障碍。
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
“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阴和俊说,“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我们国家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了基础、注入了动力。”
阴和俊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将加大科技攻关,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发展要求,深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持续加强基础研究,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内核。加强战略力量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特色优势,建设协同高效的战略科技力量,打造科技强国建设的国家队。此外,还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强化政策协同,扩大开放合作,汇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创新动力。
谈及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话题,阴和俊表示,要把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作为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努力为青年人加快成长、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
张玉卓表示,中央企业要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和质优是重中之重。鼓励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力度。
此外,张玉卓表示,中央企业要坚持开放创新,不能关起门来,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中央企业在国外一共有330家研发中心,同时也要和国内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头部民营企业和创新型民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明确重点目标任务
李国英表示,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必须加快构建水资源配置的网络格局,推进国家水网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对国家水网建设作出全面决策部署。“目前,水利部已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部署的重点任务全面进行了分解细化,逐项落实到具体的工程项目,逐项落实到年度推进计划,并建立健全了工程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狠抓落实,依法依规、科学有序推进工程项目实施,确保如期完成国家水网建设的目标任务。”李国英说。
唐仁健介绍,2023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93公斤,比上年又增加了7公斤左右,继续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今年将重点抓好稳面积、提单产、优服务、强政策,始终抓好农业防灾减灾。
谈及今年粮食生产的保障措施,唐仁健介绍,将稳面积,努力把粮食的播种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提单产,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让单产能够大面积提升;优服务,重点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各种专业型、社会型、服务型公司企业,构建起公益和半公益、经营性组织相互协同的服务体系;强政策,围绕中央提出的健全“两个机制”,即种粮农民的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研究更多政策措施。此外,抓好防灾减灾。
(责任编辑:谭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