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江山起宏图,东方风来满目新。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今日开幕,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于明日开幕,会议将完成一系列重大议程,对今年各项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深刻阐释,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制定的我国2035年总体发展目标,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既有硬指标要求,也有软实力指引,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表征。
从经济领域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以统一大市场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显著提升民生福祉、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付出更加艰苦努力、克服重重困难;需要坚持系统化思维,守正创新,善做善成。近期尤其要做到“三个更好统筹”,即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息息相关,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的制度型开放,提升本国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的先进性,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疫情仍未彻底终结,我国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转段之后,要落实好“乙类乙管”各项措施,下大力气促进经济回升向好,不断巩固稳定增长态势。要努力扩大内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在消费和投资两方面都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提升消费品质、践行绿色消费,优化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掌握好公平与效率的平衡。针对日趋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要超前研判影响发展主要因素的变化趋势,及时提出对策。特别是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靠市场包容性和韧性,靠创新激励和发展新成果,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性。
无论从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期进程来看,还是从近阶段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来看,金融体系的现代化治理都十分重要。资本市场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得到锻造,变得更具活力、更有效率。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指出,“推出一批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其中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资本市场作为贯穿投融资、生产流通、科技创新、最终消费、公司治理等各个环节的要素配置平台,作为促进各上市企业和金融机构实现现代化治理、优胜劣汰的机制优化平台,对上述重要工作和重大改革有重要支持作用。在新的发展阶段,要以全面注册制改革为牵引,推进发行上市、信息披露、持续监管、退市重组、公司治理、金融机构运作、监督执法等各项制度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以更高效透明、公平公正的市场生态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推动作用。
上市公司是践行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排头兵,要在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市场竞争力、推进创新、履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做表率,巩固已有成绩,创造新的业绩,通过自身成长带动其他企业进步,优化企业竞争生态,提升中国产业、中国企业的整体运行质量水平。在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方面,多数大型银行、保险机构和证券经营机构都是上市公司,应进一步完善治理,提高运营水平,积极回报股东和投资者。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要坚守普惠为民理念,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实体产业优化升级。在自营投资、代理投资过程中,要坚持以投资标的基本面为依托,做到科学合理估值,引领全社会理性投资,促进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在推动和参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体制机制。在市场准入、持续监管等环节完善制度措施,践行制度型开放,畅通境外企业和金融机构合规参与中国大市场的渠道,一视同仁实施监管。鼓励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走出去开展业务、参与竞争。
经济好金融才能好,金融稳健反过来促进经济更高质量、更加包容、更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要扎实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守住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一根本要求,提高经济和金融良性互动水平,为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而不断努力。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