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15日讯(记者 郭伟莹) “稳中求进”是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基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今年宏观经济的“稳”?如何进行有效地风险防控?近日,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IMF前副总裁朱民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预期目标GDP增长5.5%左右,本身就是稳中有进的重要体现。整个经济结构面临转型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类风险全局统筹,也要更多地意识到未来的两股“冲击”力量。
“稳增长”涵盖四重要义
3月5日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今年宏观经济的“稳增长”?近日,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IMF前副总裁朱民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首先,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GDP增长5.5%左右是经过科学充分调研的结果,这本身就是稳中有进的重要体现。
“第二,财政要发力,货币要支持,但不能大水漫灌。”朱民从两个层面分析:财政方面,支出力度加大,但赤字不能大。他同时指出,今年财政发力将呈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全年财政支出强度不减,二是专项发展较为集中。而货币政策方面,既要保持稳健、灵活性,同时不能加杠杆。
第三,“稳”是很重要的衡量指标,是经济发展的高质量问题,而经济高质量的核心是依靠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比如,基础设施向科技、碳中和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再比如,出口从低端产品转向电子元件、硅晶板、芯片等高端制造。
第四,“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很重要的一个侧面体现是民心稳,是老百姓实实在在感觉收入水平的提高、负担的减少。朱民表示,我们也可以看到,今年在保民生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很多细致的举措,囊括医疗补贴、教育公平、养老保险等方方面面。而这些对于老百姓,特别是对于低收入人群、老年人群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加强社会安全网。
未来面临两股“冲击”力量
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国经济尚处在突发疫情等严重冲击后的恢复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形势又出现很多新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
朱民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通常在经过疫情或其他危机以后,普遍现象是居民心理、需求、行为都会发生变化,由此推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等方面发生变化。比如说,现在居民的物质产品需求增加、服务需求则下降。那么,居民需求结构的改变,将会影响生产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结构的改变,资本市场的投资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朱民表示,应该科学理解当前我国经济的恢复发展过程,因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恢复发展需要根据疫情后消费者的心理或需求结构、生产结构、产业链结构、全球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来调整。
他同时表示,我们也要更多地意识到,现在面临着未来很大的冲击。具体来看:未来的第一个冲击是反全球化。比如说,技术封锁将来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其实不是很明确。再比如说,供应链的不确定。现在越来越意识到,供应链不能去中国化,也不能完全依赖中国,更倾向于多元化的概念,而供应链的多元化又会给中国带来很多变化。未来还有更大的冲击——碳中和,它已经变成全球竞争新的制高点。那么,一系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低碳技术、绿色低碳产品,都代表着巨大的变化。
朱民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我们既面临着过去的变化,我们也面临着未来的已经可以看到的冲击,我们需要同时处理过去、今天和未来的平衡,“我觉得这是最大的风险。”
他表示,整个经济结构面临转型时,我们并不是要回到疫情以前,也不能停留在今天。因为疫情过去会面向未来,所以就需要未来的指引。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金融风险。比如说,服务业公司破产,商铺生意萧条。再比如说,碳中和目标引领下,煤炭和钢铁产业何去何从?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把握风险综合考虑,需要全局统筹,需要看到过去、看到今天、特别是看到未来。
(责任编辑: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