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我国1.5亿多的市场主体,将收到一份丰厚的退税减税“大红包”。
这份“大红包”,不仅总量上发力,结构上也愈加优化。除了意味着将让更多市场主体获利,更意味着党中央、国务院保市场主体的态度一以贯之,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关怀备至。
中小微企业备受关注。今年的减税降费政策更加突出精准性和针对性,重点瞄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点环节、薄弱环节,希冀助力制造业更加提质增效,让小微企业更有发展信心和底气。
“真金白银”送得更为直接。今年新增1.5万亿元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账户,不搞弯弯绕,最大限度为企业减少纳税占款、盘活企业资金,让企业获得感满满。
创新动能将进一步激发。为让企业心无旁骛搞创新,今年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相当于给予企业创新大规模资金支持,这将极大激活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能力。
2.5万亿元的退税减税“大红包”,超出预期,正是市场所需。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我国市场主体发展风险挑战增多,在原材料价格、运输费用、用工成本等上升的压力下,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急需政府及时“输血”、雪中送炭。
2.5万亿元的退税减税“大红包”,可谓来之不易。虽然我国经济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但也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财政收支紧平衡状态预计仍将持续,加之已连续多年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今年还能有这样的力度,实属不易。
宏观支持政策不断升温,当务之急是将其转化为企业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温暖。一方面,要在实施的精准上下功夫,用好税收大数据等手段,精准识别市场主体需求,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将好政策不打折扣地送到企业手上,让每项利好政策都能落地见效。
另一方面,要在政策的灵活性上开动脑筋,紧跟市场主体发展需求,适时推出更具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
当然,减税降费是件“技术活”,不是简单化减得越多越好,需要财税部门合理运筹,将减免的力度与企业成长、居民消费、财政可持续能力等通盘考虑,把握好政策的科学性和时度效。同时,金融、产业等政策也要积极跟上、协同发力,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
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各地要结合实际,依法出台税费减免等有力措施,使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可以预期,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已经在路上,将更好助力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创新前行。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