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4日讯(记者 曹中原)职业教育的发展,体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现代化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近年来,国家陆续制定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我国职业教育迎来飞速发展的机遇期。
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聚彬就“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均伴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德国和日本在职业教育培养方面的丰富经验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德国75%的16-19岁青少年完成9年义务教育后选择接受职业教育,采用‘双元制’模式,即学生的学习是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中交叉进行,兼顾了理论与实践的共同要求,此教育模式也被称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日本职业教育模式的显著特点是产学合作,强调教育与企业的联合,此模式也成为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我们必须学习先进经验,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职教之路。”石聚彬表示。
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石聚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普遍存在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观念。现在公办教育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培养研究型人才,但是相关调研显示,学生中能成为研究型人才的仅占18%,另外的82%则是实用型人才。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但是长期以来,“低人一等”的偏见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考不上高中去读中职,考不上本科去读大专”的想法根深蒂固。
二是职业教育存在着教育与企业需求“两张皮”现象。我国多数地方是在用普通教育的思路和方式办职业教育,基础理论讲得多,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少,许多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的学生就业率低,致使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职业教育最关键的是培养实用型人才,职业技术学校不能千校一面,专业设置不能追求大而全,一定要与当地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紧密衔接,要办出特色。
三是政策赋能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动力不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兴办职业教育。但是由于法律责任不明确、激励政策缺乏,企业办学的作用未能充分有效发挥。一些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无意提前介入技能人才培养,认为这是政府的事,企业只管用人,无需培养。一些已经举办职业学校的企业反映办学难,缴纳的教育费附加得不到返还,学校得不到财政拨款,导致难以为继。校企合作双方的责权利不够明确、规范,现有优惠政策不足以形成对企业的有效激励;学生实习的安全责任分担机制不健全,企业难以承担其风险;校企合作中没有给企业带来明显的“好处”,尚未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利益共同体,致使企业办学和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不足。
对于上述问题,石聚彬提议,要从引导树立正确职业教育观念、深化落实“放管服”政策,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和加大对企业办学的经费投入三方面入手,让政策与市场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推动企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