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3月5日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为第二个百年开局做出了宏大规划,并对未来5年和15年中国经济发展谋篇定策,确定施工图和时间表。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和权威专家表示,作为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开篇之作,规划纲要草案意义重大,要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落实下来。下一个5年,要充分释放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将一系列有利条件发挥出来,为第二个百年高质量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推动。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表示,我国已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十四五”时期是新发展阶段的起步期,必须走出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党大国的气派来,为未来15年乃至30年,奠好基、开好局。
站上新起点,谋划新未来。规划纲要草案为第二个百年开局做出了宏大规划,指明了新发展阶段的经济航向。
“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突出体现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5日在首场“部长通道”上指出。
从主要内容来看,规划纲要草案核心的重大战略任务涉及17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逻辑主线,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方面,不少提法为首次出现或首次特别突出强调。例如,创新驱动的重要性被提到了新的高度。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规划纲要草案将“加快数字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作为独立篇章,彰显了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决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十四五”是第二个百年开局的第一个五年,自此我国开启了新发展阶段的新篇章,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如果说第一个百年,我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伟大跨越,那么第二个百年,我们要实现从“有”到“好”的伟大跨越,实现更加伟大的任务和目标。
从主要目标指标看,规划纲要草案中设置了5个方面20项主要指标。其中,经济发展方面有3个指标,创新驱动方面有3个指标,民生福祉方面有7个指标,绿色生态方面有5个指标;另外,在安全保障方面,粮食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个约束性指标系首次列入五年规划主要指标。这20项指标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进行了充分对接。值得关注的是,在“经济发展”指标中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而是强调“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
“十四五”规划纲要目标坚持远近结合的原则,向远看,衔接了2035年的远景目标;向近看,与“十三五”规划指标进行了充分衔接。“同时,在具体指标值的设定和测算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同时也为应对不确定性预留了空间。这些指标就像奋力一跳就可以摘到的桃子,但是必须奋力一跳,我们对此要有信心”。 何立峰说。
张立群表示,规划纲要草案中有很多重要部署,强调了要充分释放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在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作出充分、科学的估计和评价。下一个5年和15年,要充分释放增长潜力,将我国长期发展形成的厚重基础等一系列有利条件发挥出来,为第二个百年高质量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推动。
他指出,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这六个“新”概括出“十四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与此同时,2035年远景目标鼓舞人心,包括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等。
“十四五”时期如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规划纲要草案单独成篇分章论述和部署。对此,张占斌表示,规划纲要草案瞄准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攻方向,找准了关键抓手。在他看来,新发展理念提供了高质量发展方向引领。
“创新”发展强调科技创新,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协调”发展注重区域重大战略,依托大都市群、大都市圈推进新型城镇化;“绿色”发展突出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开放”发展紧盯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提升竞争优势;“共享”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在张立群看来,在“十四五”重大举措方面,新型城镇化、创新驱动等都是关键的方面。其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城乡一体化统筹规划、谋划,是未来5年发展的主线,新型城镇化会提高现代化承载能力,通过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良性循环,带动高质量发展迈出重要步伐。
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例,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表示,乡村振兴是未来几十年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助推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通过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的落实来实现。“我此次带来的建议之一是有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也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内容之一。”赵皖平说。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赵皖平说,对于重点帮扶县来说,要把基础夯牢,持续补齐“双基”建设短板,而不急于像其他地区一样迅速进入乡村振兴的快车道,防止大规模返贫。而对于相对发达地区来说,乡村振兴将成为主线,建议要从人才机制等方面发力,多措并举吸引劳动力“回流”。
何立峰说,通过“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到2025年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迈上新的大台阶,为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更厚实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