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5日讯(记者 李春晖)2021年全国两会正在召开。有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应禁止给在校学生办理信用卡和提供分期等相关超前消费的金融服务。因为学生没有偿还能力,超前消费无疑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风险,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
在互联网金融早期“野蛮生长”的时候,网贷平台大肆跑马圈地,其中就包括校园这个“象牙塔”。一些不法平台打着“无门槛、零利息、免担保”的旗号,诱导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上钩,然后运用合同陷阱、“砍头息”等方式,使学生们的债务越滚越大,最终不得不求助于父母;有的甚至步入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还没走上社会,就早早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不良“校园贷”套路多、手段隐蔽,为了一劳永逸,是否应该直接“一刀切”禁止各类机构给在校学生提供超前消费的金融服务呢?
接受中国网财经采访的金融领域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针对“校园贷”乱象的严格整治以及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花更多精力、考虑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但并不赞同采取“一刀切”、“一禁了之”的方式。
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对中国网财经表示,其实早在多年以前,监管部门就已经禁止商业银行给在校学生发信用卡了。
2009年,原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遵循审慎原则向学生发放信用卡。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附属卡除外)。向经查已满18周岁无固定工作、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学生发放信用卡时,须落实第二还款来源,第二还款来源方应具备相应的偿还能力。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信用卡前必须确认第二还款来源方已书面同意承担相应还款责任,否则不得发卡。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合规金融机构、持牌机构,退出了学生信用卡市场。但是背后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尹振涛表示,“我们把‘后门’给关掉了,但是‘前门’没有敞开。我们的合规的金融机构都走了,却给了更多违规违法的机构以市场空间和机会。”
“如果说(大学生超前消费的)需求客观存在,而你不允许(合规的)供给,那么灰色的、不受监管的供给就会出现。”他表示。
对此,尹振涛建议“堵不如疏”。“不能‘一刀切’的认为学生就不应该超前消费,而是应该用风控手段,例如家长授权等等,给学生设定合理的额度和范围。同时,允许持牌的金融机构进入到这个市场。”
交通银行一位高级经理对中国网财经表示,专业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金融科技、大数据手段,做好风险把控和客户准入,提早识别和规避潜在风险。不应“一刀切”地禁止大学生超前消费,而是应该提高金融机构自身的专业能力。“此外,社会上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宣导。鼓励大家理性消费,而不是一味地压制消费。”她表示。
尹振涛也表示,最核心的问题不在金融机构,也不在监管部门,而是在于消费理念。帮助大学生建立合理的消费理念需要综合施策。“学校、家长……整个生态体系,都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理解什么是风险、风控,什么是超前消费、理性消费……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责任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