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贺强谈宏观调控新常态 建议全面降准降息
- 发布时间:2015-03-12 13:53:31 来源:中国网财经 责任编辑:刘小菲
中国网财经3月12日讯 (记者 刘小菲)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在2015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认清经济形势正确把握政策方向的提案”。贺强认为,应当用经济发展新常态思维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在应对中小企业困难与经济下滑压力时,应该采取更加灵活、更加适度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全面降准降息。
2008年至2014年底,我国年度GDP已经连续下滑七年,从2010年到2014年底,我国季度GDP已经连续下滑了20个季度,经济长期持续下滑产生了两个明显问题,产能严重过剩和中小企业困难。但贺强认为,应当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思维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即经济高速增长调整为中高速增长。
针对经济持续下滑,贺强指出,我国GDP基数越来越大,经济增长不可能永远保持较高的百分比。其认为,此次中国经济连续下滑7年与上世纪90年代经济连续下滑7年形成鲜明的对照,“上一次我国经济从1993年至1999年连续下滑,导致的结果是大量企业停工停产,国有企业普遍亏损,工资都发不出来,许多下岗职工吃饭都成了问题。而这次虽然经济也连续下滑7年,中小企业也出现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总体的社会状况比上世纪90年代不知好了多少”。贺强进一步阐述,目前GDP速度虽然在下滑,但GDP的总额却是大幅增加,“我们的家底厚了,经济增长速度慢一点也是可以的”。
在谈到产能过剩和中小企业困难时,贺强认为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成本,调整经济结构的代价。“我们困难的中小企业,是旧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小企业,我们过剩的产能是落后经济结构下的产能。中小企业必须顺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转变,必须顺应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调整。”贺强如是说。
贺强在提案中谈到,这几年中许多中小企业及时转产,发展技术含量高的项目,顺利存活下来。但一些中小企业因为没有及时转产,技术落后,被淘汰了。“我们消化过剩的产能,也要按照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来消化,落后的产能应该淘汰。”
当前经济领域中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问题与经济总量问题并存,解决经济结构问题,只简单依靠“一刀切”的政策是效果不佳的。在发给中国网财经记者的这份提案中,贺强提到,新一届政府提出的改革宏观调控政策,定向降准,定向降息,通过政策结构性调整,使宏观调控更加精准,更加灵活,更加有针对性。贺强认为,这些定向政策,为扶持三农发展,解决小微企业困难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金融的特性是横向流动,通过定向政策释放出来的资金一旦流入社会金融的汪洋大海,由于金融的横向流动,定向作用的利好就会大打折扣。
在提案中,贺强认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仅仅依靠政策定向调节是不够的,应该进一步推出全面的调控政策,全面降准,全面降息。2014年11月下旬到今年2月底,在短短的三个月里,我国连续两次全面降息,一次全面降准,贺强认为,“政策结构性调整与整体调整相结合,是新一届政府很大的创新”。
“只有从现实的经济状况出发,灵活把握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经济氛围。而只有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中,才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我国经济才能出现一个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新常态。”贺强如是总结道。
附:贺强《 关于认清经济形势正确把握政策方向的提案》全文
从2008年至2014年底,我国年度GDP已经连续下滑七年。从2010年到2014年底,我国季度GDP已经连续下滑了20个季度。经济长期持续下滑产生了两个明显的问题,一个是产能严重过剩;一个是中小企业困难。这种经济状况如果是发生在过去,我们早就采用全面放松的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度刺激经济了。而这一次,我们的宏观调控者头脑比较清醒,敢于承担,采取了与我国经济发展历史上完全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在承担了较大经济下行压力的时候,并没有急于推出大力度的救市政策。
怎么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只有正确判断经济形势,才能正确把握政策调控的方向。
我们应当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思维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就是要将经济高速增长调整为中高速增长。为什么经济要调速?
第一,可以避免各级政府盲目追求GDP。
第二,可以使我们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从质量要效益。
第三,可以更加节约社会资源,减少浪费,避免依靠大量消耗社会资源维持经济发展高速度的状况。
第四,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避免依靠大量破坏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第五,我国GDP的基数越来越大,经济增长不可能永远保持较高的百分比。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数越来越大,经济增长速度即使降下来一点,每年创造的GDP绝对值还是明显增长的,足以满足基本社会需要。例如,我国2013年GDP增长7.7%,实现GDP为56.9万亿元。而2014年GDP增长仅为7.4%,但是实现的GDP总额却达到63.6463万亿元,比2013年高出6.7万亿元。正因为如此,我们这次经济连续下滑7年与上世纪90年代经济连续下滑7年形成鲜明的对照。上一次我国经济从1993年至1999年连续下滑,导致的结果是大量企业停工停产,国有企业普遍亏损,工资都发不出来,许多下岗职工吃饭都成了问题。而这次虽然经济也连续下滑7年,中小企业也出现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总体的社会状况比上世纪90年代不知好了多少。关键就在于,现在虽然GDP的速度在下滑,但GDP的总额却是在大幅增加,我们的家底厚了,经济增长速度慢一点也是可以的。
第六,为了转方式,调结构,我们就必须要牺牲一点GDP的速度。如果我们看到GDP下滑了,就全面放松政策,大力度刺激经济,GDP的速度肯定会被拉动起来,但是这种做法又会使我国发展回到依靠大量消耗社会资源,大量破坏环社会境来维持经济高速发展的老路,这等于给转方式、调结构设置了很大的障碍。为了转方式、调结构,我们就必然要向新技术领域的研究、研制、开发、产成品产业化等方面适当加大一点投入,而这些投入往往在短期是没有效益的,支撑不了GDP。但是牺牲一点GDP是完全必要的。
第七、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虽有下降,但是就业人数却明显增长。最近两年,我们的就业均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任务,服务业就业的超规模增长,极大减轻了经济下滑的压力。当然,我们应当头脑清醒,在服务业就业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我们应当深入分析,有多少就业是因为服务业自身快速发展带来的,有多少就业是因为工业或农业因为不景气原因,其劳动力被动地被压迫或转移到服务业的。
那么在经济下滑中,如何看待产能过剩与中小企业的困难?
产能过剩,中小企业困难,可以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成本,也可以说是调整经济结构的代价。我们困难的中小企业,是旧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小企业,我们过剩的产能是落后经济结构下的产能。中小企业必须顺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转变,必须顺应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调整。事实证明,在这几年中,许多中小企业及时转产,发展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就顺利活下来了。也有一些中小企业因为没有及时转产,技术落后,被淘汰掉了。我们消化过剩的产能,也要按照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来消化,落后的产能应该淘汰。
我们要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树立正确的认识,但是对中小企业的困难与经济下滑的压力也不能视而不见,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灵活,更加适度的宏观调控政策。
到目前为止,我国主要依靠宏观调控政策调节经济运行,宏观调控政策主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两大问题进行调控,一个是通货膨胀的高低,一个是经济运行的冷热。通胀越高,经济越热,我们的政策越收紧;通胀越低,经济越冷,我们的政策越放松。而通胀上升,经济下滑时,我们的政策是收紧的。因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是通货膨胀。但是一旦出现通胀与经济双下滑时,我们的政策就会逐渐放松,因为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通胀率因为出现明显下滑,就变成了次要矛盾,而经济持续下滑,经济低迷就转换为主要矛盾。这是60多年中国经济周期与政策周期互动关系的规律,这不是个人意志可以改变的。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我们当前经济领域中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问题与经济总量问题并存,解决经济结构问题,只简单依靠“一刀切”的政策是效果不佳的。因此,新一届政府提出了改革宏观调控政策,定向降准,定向降息,通过政策结构性调整,使我们的宏观调控更加精准,更加灵活,更加有针对性。这些定向政策,为扶持三农发展,解决小微企业困难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金融的特性是横向流动,通过定向政策释放出来的资金一旦流入社会金融的汪洋大海,由于金融的横向流动,定向作用的利好就会大打折扣。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一次经济下滑的时间已经较长,下滑的幅度已经较大,客观上增加了经济下行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政策定向调节是不够的,完全有必要进一步推出全面的调控政策,全面降准,全面降息。从去年11月下旬到今年2月底,在短短的三个月里,我们连续两次全面降息,一次全面降准,说明管理层能够审时度势,实事求是。政策结构性调整与整体调整相结合,可以说是新一届政府很大的创新。
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宏观调控中,选择什么样的政策,应当以经济运行的状态为标的。
一、当经济企稳,企业的环境有所改善时,我们应当主要采取结构性调控政策,重点对经济运行的短板进行调控,把更多的权力还给市场,让市场在经济调节时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当经济继续小幅下滑,中小企业困难有所增大时,我们应当选择结构性调节与全面调节相结合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赋予中小企业更多优惠政策的同时,也保证了经济运行的稳定。
三、当经济滑坡加快,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我们应当主要采取全面的调控政策加以应对,经济越下滑,政策越放松,不排除继续全面降准、全面降息的可能。
我们只有从现实的经济状况出发,灵活把握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经济氛围。而只有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中,才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我国经济才能出现一个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