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健康,坚持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确立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建设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十年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进步巨大,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深化医改解决群众就医难题
“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这句俗语道出了百姓最怕的两件事——“有病”和“没钱”。实际中,因病致贫的例子并不鲜见,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困扰百姓心中的最大难题。
“这十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速破解的十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地全面破除以药补医旧体制,持续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不断健全,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增加到685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6亿人,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降至27.7%。
“医改是个世界性难题,对于中国这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改革的难度更大,也更为艰巨和复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负责人朱洪彪说,为了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国家卫健委设置了12个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5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组建各种形式的医联体1.5万个,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21年,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相关专科的跨省就医较2019年下降了9.3%。
为减轻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同时,推进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已经开展的7批集采中选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两批耗材集采平均降价超过80%。
朱洪彪表示,国家卫健委以大健康理念为引领,把预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健康中国行动,让“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深入人心,并不断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慢性病健康管理。
基层防病治病能力持续提高
基层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网底,基层卫生机构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百姓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
强基层始终是我国卫生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98万个,其中乡镇卫生院3.5万个,村卫生室59.9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3.6万个,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基层卫生人员数量也在大幅增加,结构不断优化。一组数据足以佐证,十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从343.7万人增加到443.2万人,村医队伍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从18.5%上升到41.5%。
这些发展使得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持续提高。2021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42.5亿人次,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的50.2%。基层机构开展的项目从10类扩展到12类,每年为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等重点疾病的患者和0至6岁儿童、孕产妇、65岁及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10多亿人次的健康管理服务,这些均有效促进了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谈及基层医疗服务,就不得不说因具有“简便验廉”特点而深受民众欢迎的中医药服务。
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推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支持3.67万个中医馆建设。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85.3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14%的乡镇卫生院已设置中医馆。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的乡镇卫生院、90.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4.5%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
“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也在不断加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秦怀金介绍说,通过定向培养、中医全科医生培训、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畅通基层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等措施,扩大基层人才供给,推动人才向基层流动,改善基层人才发展环境。
截至2020年年底,城乡每万居民拥有0.66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82.4%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58.92%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了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生。
打造“六位一体”老年健康体系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13.5%,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面对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的现实,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事关国家发展全局,更事关亿万百姓的福祉。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老年人口多、老龄化进程速度快、老龄化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大、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重等特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说,“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手段和途径。
老年人的预防保健能够让老年人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王海东介绍说,“十四五”期间,国家卫健委将持续开展健康中国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同时,开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痴呆防治、老年心理关爱四大行动,目的是提高老年人主动健康的能力。
在预防基础上做好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工作同样至关重要。国家卫健委将持续推动在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2025年这一比例要达到60%以上。同时,要加强康复医院、护理医院的建设,还要大力建设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各项方便老年人就医的举措,切实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
实践中,医养结合模式深受老年人的欢迎。王海东表示,国家卫健委将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和医疗资源的融合,进一步扩大医养结合服务的供给,提升医养结合服务的质量,壮大医养结合服务队伍,最终建立起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整合型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有4000万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对这部分老年人的照护是刚需,要做好对失能老年人的健康评估工作,为他们提供从专业机构到居家社区的全链条的长期照护服务。特别是要把医疗服务下沉到社区和居家,切实减轻这些失能老年人家庭的负担和全社会的负担。
“在‘十四五’期间,国家卫健委将致力于建立完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六位一体’的综合连续的、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切实提升老年人的健康获得感。”王海东说。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