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思南县青杠坝村曾经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山岩陡峭,雨水刚落地,就顺着石头缝流走,根本留不下来。这里也是冷朝刚的家乡。
“小时候,家里挑水的重任就属于我们男娃儿。”在冷朝刚的记忆中,天不亮,村民就拎着桶在泉眼边排队守水,一趟得三四个小时。挑水,是青杠坝人的头等大事。
因为缺水,地里经常种不出粮食,老百姓的“稳定”收入只有背煤和制作草鞋。“青杠坝田大丘,三年两不收,有女不嫁青杠坝,红苕拌着酸菜下。”这句当地流传的顺口溜,道出了乡亲们实实在在的苦。
对于这样的苦日子,很多人干脆认命,可冷朝刚却不这样想。
1999年,冷朝刚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后又成为村党支部书记。“要让青杠坝村富起来,首先就要转变老百姓的传统观念,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冷朝刚说,既然种水稻时常没有收成,那就“旱田改旱作”,发展“短平快”的经济作物。
“不种水稻,我们吃什么?”“要是东西卖不出去,就彻底完蛋了!”起初,很多村民有顾虑。
冷朝刚便动员村干部和党员,带头试种西瓜20亩。“那年收成非常不错,相比之下每亩增收近4000元。”
村民们也开始动心了。冷朝刚立即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动员10余户村民发展“西瓜+大蒜”的轮作模式。
“想不到,种这些经济作物确实有‘搞头’。”村民们转变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村里从单一的“西瓜+大蒜”,拓展为“西瓜+大蒜”“西瓜+辣椒”等轮作、套种模式。
“产业有了起色,但是吃水依旧是村里的一大难题。”冷朝刚说,为了告别挑水的日子,村支两委带领村民四处寻找水源。2006年,思南县水务局出资,加上村民自筹部分资金,从2公里外的水源点引来饮用水,接入每家每户。
“水通的那天,看着管子里‘哗哗’的流水,大家都很高兴。”冷朝刚说,解决了吃水问题,壮劳力从挑水中解放出来,也激活了村子发展的内生动力。
此后,在冷朝刚带领下,村里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初步形成了“蛋鸡养殖、大蒜和油辣椒加工、森林山庄和劳务公司服务,绿化公司和蔬菜基地种植”的村级产业结构。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00多万元,集体资产达到52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2万元。
“在冷支书的带领下,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我在村里的养牛场上班,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就有3000元。”村民赵相勇说。
“这么多年,冷支书一直带领我们搞发展。现在,我们不仅喝上了自来水,跳上了广场舞,还住上了好房子。”一旁的村民王朝军说,大家都觉得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如今,走进青杠坝村,独栋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硬化的道路干净整洁,卫生所、便民超市、文化广场等一应俱全。“带领群众改变家乡面貌,实现共同富裕,就是我的梦想!”冷朝刚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自己要坚决扛起责任,为村民的幸福生活奋斗到底。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