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2月10日讯 2022年12月9-11日,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 在上海召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在峰会上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聚焦制度型开放。近年来,我国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跨境投融资体系和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境外市场参与主体和投资渠道逐步扩大,可投资的金融产品和交易品种也不断丰富,渐进式、管道式开放逐步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基于其工作实践,也深刻体会到金融市场渐进式、管道式开放是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选择。特别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效连通了境内外市场,境内外投资者在不改变自身交易习惯的情况下,一点接入、无缝对接,大大提升了投资的便利性,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主渠道。比如,2017年7月推出债券通“北向通”以来,不断畅通开放渠道,已与三家境外主流交易平台全部连接;与此同时,重视与国际规则接轨,基于国际市场规则,推出了交易分仓、特殊结算周期和循环结算、国际付费模式、收盘价交易等。这些交易机制方面的有益尝试得到市场广泛认可,境外投资者通过债券通“北向通”达成的交易快速增长,目前在全部境外投资者债券交易规模中的占比达到60%左右。
霍颖励指出,今年以来欧美通胀高企,美联储多次大幅度加息,中美利差由正转负,叠加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影响,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债券的规模有所下降。据观察,近几个月境外投资者减持人民币债券的势头放缓,特别是下半年以来,除了个别月份,外资基本上都是净买入债券。“我们对债券市场的实证研究也发现,决定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债券市场的因素是多维度的,中美国债收益率利差并非主要影响因素,他们的投资行为更易受到自身的交易惯性、全球金融风险等因素影响,同时还会更加关注金融市场的制度、规则是否公开透明、可预期等因素。” 霍颖励称。
霍颖励进一步表示,基于这些情况,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全面向制度型开放转变,稳步扩大市场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的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加强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整体规划、统筹形成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开放政策和制度框架,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开放生态。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推广中国特色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在国际金融治理中提供更多中国智慧、中国倡议、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