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全球气候、环境、资源挑战愈发凸显,履行更多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新形势下对企业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外界评估企业价值的重要考量。
而ESG正是这样一套度量企业价值的标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步成为全球投资界的共识。不过,从当前国际趋势和企业实践情况来看,目前ESG仍然存在信批工作不规范、评估标准不一、评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3月29日上午,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企业的ESG成果测定”分论坛上,政府机构、企业、研究机构、鉴定机构等各方代表,就如何测量和管理ESG成果等议题进行探讨。
企业ESG信披力度不断加大
规范、专业的ESG信息披露是企业践行ESG理念的基础,也是投资机构、资本市场评估企业ESG成绩的重要桥梁。
“2022年是全球资本市场出台ESG监管和信批要求、规则非常集中的一年,呈现出各国要求趋于一致的特点。”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研究院院长谢安介绍。
从国内来看,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推动ESG信息披露的基础性工作,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据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衣学东介绍,对于国内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证监会和三大交易所以提倡为主,其中中央企业发挥了模范作用。
“此前发布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对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作了原则性要求。目前披露率大概是60%,438家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将于今年进行信息披露的全覆盖,国资委研究中心正在做披露指引的研究。”衣学东说。
值得关注的是,ESG信息披露正在从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扩展至A股更多上市公司。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此前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报告(2022)》显示,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情况持续改善。
截至2022年上半年,上市超过半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共有4566家,有1431家公司发布了2021年ESG相关报告,占比31.34%。上市公司发布的2021年ESG相关报告数量与发布比例在增量和增速上均为过去5年最高值。
ESG发展需契合中国实际
尽管目前企业都在积极推动ESG,但其在实践ESG、进行ESG信息披露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困难。
据悉,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是央企中唯一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企业,多年来按照国资委的要求一直致力于节能、低碳、减排的可持续发展。
“ESG会不断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进步,选择更多绿色低碳的原材料,同时通过工艺的不断改进减少碳排放。”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家强表示。
中国社科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彭华岗表示,ESG以资本为动力,以治理为核心,是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工具。ESG发展需要与国际接轨,更需要契合地域行业的特点,在强调国际接轨的同时必须契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
为推进企业落实ESG,SK社会价值研究院院长罗硕权表示,需要通过法律法规将ESG规范化。“为此,首先要了解企业应该披露哪些ESG信息;其次,相关信息披露需要符合法律规定和要求;最后,还要考察公司实际披露ESG信息的能力。”
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名誉主席汉斯-保罗·博克纳认为,企业在落实ESG标准时需要有更为明确、具体的基准线。“比如在碳排放、多样性等方面有什么要求,在社会治理方面需要作出怎样的贡献。企业落实ESG措施,需要先明确目标,再明确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步骤,从而实现这些标准。”
此外,在建立企业ESG价值评估体系的过程中,基础信息和数据的可靠性也至关重要。“为了提高评估体系的可靠性,对于数据源本身的可验证性和处理数据信息的过程,相应的内部控制,相应的文件和证据准备也非常关键。”谢安说。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