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4月23日讯(记者 畅帅帅)随着“30•60”碳目标的提出,碳达峰、碳中和作为2021年的热搜词,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同时,低碳经济、能源转型将成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主线。
那么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何平衡碳目标与经济增长?金融领域该如何支持碳目标的实现?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上,来自全球政商学等各界的专家谈了谈他们的看法。
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碳中和?
有观点认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是取舍关系。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裁金立群指出:“我们需要把这种取舍的思想改成一种相互促进的思维。就是投资与高碳到零碳的转型,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削减经济增长的速度。”
金立群认为,这实际是近期和长期的利益关系。在绿色经济方面的投资可能短期比较令人犹豫,但是如果把绿色能源的投资看作是对未来的一种投入,就会更清晰地看到未来的收益。
后疫情时代,如何平衡经济复苏与碳目标之间的关系?前联合国气侯变化助力秘书长亚诺什·帕兹托表示,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必须与低碳发展联系起来,否则全世界就得付两次“帐单”。亚诺什·帕兹托建议,增加就业、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等过程中要采用低碳、低排放的解决方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唐遥此前在接受中国网财经专访时表示,实际上双碳目标在短期和长期中都对经济有促进作用,不能简单认为低碳环保和经济是矛盾关系。在短期中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发展在局部和具体的行业或者地区可能存在冲突,但从整体和长期来看,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目标这两者是高度一致的。
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在“迈向碳中和之路”分论坛上强调,在碳中和问题上要建立全球的合作伙伴关系,同心协力、增强合作、重建强大的多边主义,应对气候危机,确保全人类都能共同迈向这个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FMG集团首席执行官伊丽莎白·盖恩斯认为,实现碳中和不仅需要资金、技术,更需要整个行业的行动和跨国合作,我们之间可以分享技术、推动技术进步,真正以紧迫的态度对待碳中和,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的大挑战,我们要做长期的决策。”德勤亚太区首席执行官辛迪·胡克表示,希望政府及企业推出的政策有助于去碳、减碳的事业,将新冠疫情危机转变为发展绿色经济的机遇,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长期的繁荣。
远大集团董事长张跃认为,做好城市规划、减少无效通勤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举措。“比如一些城市的开发区、工业区、商务区、居民区之间的距离非常远,人们每天上下班通勤产生的能耗很大,所以在做城市规划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问题。”
秦淮数据集团创始人、CEO居静接受中国网财经专访时表示,企业要深度参与碳中和进程,先行先试。依托数字基建特征,秦淮数据集团目前正在山西大同推进自发自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站,装机容量达150MW。
金融支持碳中和路径
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金融的支持必不可少。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金融支持碳中和”分论坛上表示,人民银行主要在动员资金支持低碳转型、管理好因气候变化引起的金融风险,以及促进国际协调与合作等方面做好工作。“人民银行将尽快制定绿色金融共同分类标准,继续扩大金融业开放,便利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同时,人民银行将及时评估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易纲指出。
“在金融机构层面,人民银行正在探索建立全国性的碳核算体系,已按季评价银行绿色信贷情况,正在研究对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的业绩评价体系。”易纲透露。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欧阳卫民建议,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未来应推进有效政策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增加绿色金融工具,优化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项目发展。同时探索可持续的金融模式,深化政府、企业、银行等各方的合作。
在金融基础设施支持碳目标方面,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总裁董俊峰表达了他的思考:“基础设施可以从数据侧跟供给方合作,监控碳排放、碳足迹,通过数据的梳理提供类似于金融产品发售过程中的征信信息。此外,还可以从引导人民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着手,反向刺激高碳排放企业转型。
北京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指出,过去四五年间,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绿色金融的框架,未来还要进一步强化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尤其是碳排放相关信息披露的要求,也将有更大力度,在资源层面支持低碳项目的措施。
(责任编辑: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