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6日讯(记者 郭伟莹)3月5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共10次提及“保险”关键词。其中,5次涉及失业保险、3次涉及养老保险,另外还涉及到农业保险、基本医保及大病保险。此外,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医养结合,加强养老服务保障。
失业保险助力稳就业保民生
五年工作回顾中指出,把稳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指标。同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5次提及失业保险。
例如,对困难行业企业社保费实施缓缴,大幅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增加稳岗扩岗补助。延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共向1000多万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实施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留工培训补助等政策。使用失业保险基金等资金支持技能培训。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分别提到农业保险、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具体来看,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合理确定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加大对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另外,持续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水平,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450元提高到610元。将更多群众急需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院长助理王国军对中国网财经记者分析表示,无论是商业保险、政策性保险,还是社会保险,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新冠疫情发生三年多来,失业保险基金使1000多万失业人员从中受益,大大缓解了失业人员的压力,同时通过加大对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等都有突破。此外,大病保险和农业保险都是政策性较强的保险,在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推动下,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对中国网财经记者分析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近年来就业压力较大。过去五年,失业保险政策在稳定就业、保障基本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再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农业保险大国,农业保险在支持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强农惠农、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一年中,失业保险将会继续在稳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政策性农业保险也将会继续扩面、增品、提标,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
养老保险及服务保障受关注
在五年工作回顾中,政府工作报告还多次提到养老保险相关内容。例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1.4亿、覆盖10.5亿人,基本医保水平稳步提高。将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20%降至16%,同时充实全国社保基金,储备规模从1.8万亿元增加到2.5万亿元以上。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连续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稳步提升城乡低保、优待抚恤、失业和工伤保障等标准。
李文中对中国网财经记者分析表示,我国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还在进一步加快,养老、医疗压力都非常大。一方面政府通过降低单位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减轻新冠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大力发展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试点个人养老金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持续加强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
王国军也对中国网财经记者指出,在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特别是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为迎接中国的白发浪潮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在税费、用房、水电气价格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进医养结合。加强养老服务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孙洁在《关于加快解决养老护理问题切实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提案》中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护理保障机制。例如,建立全国统一的等级评定和需求评估标准,管理规范,逐步完善多渠道筹资机制;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创新参与养老护理产业链条建设。二是加快实施城市试点,不断完善养老护理服务体系。例如,探索分级养老护理机制,逐步形成以“居家护理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护理为补充”的无缝衔接养老护理服务体系。三是促进护理产业发展,推动智慧养老护理服务。促进护理产业发展,并探索基于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养老护理产业的新模式,提高护理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也在提案中,为金融保险行业更好服务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支持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扩大养老金规模。建议放宽企业建立年金计划条件,将“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作为唯一限制性条件,鼓励更多企业建立年金计划。加快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展至全国范围,适当提高缴费额度上限,考虑分档分级税优政策设计,对中低收入人群实行全程免税优惠。二是鼓励支持社会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产业。建议为包括保险机构在内的运营规范社会机构提供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养老设施改造、养老床位补贴力度。持续引导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所属培训疗养机构优先转型为养老机构,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将养老机构交给专业机构经营。三是引导养老服务产业规范发展。建议政府统筹、社会机构参与,形成可执行、可落地的全行业规范指引。强化养老机构监管,建立养老产业准入制度,设置准入门槛,对准入机构进行严格审查、持续监督,避免违法经营和低水平无序竞争。四是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将养老人才培养列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将养老服务人员技能培训放在就业培训、失业者培训的优先位置,开发相应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建立养老从业人员收入保障和从业津贴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养老服务人员供给短缺、质量不高、流失率大等问题。
(责任编辑:谭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