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8月20日讯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夏季峰会今日在京举行,农银理财董事长马曙光在峰会上表示,转眼间,资管新规已发布四年有余;随着新规过渡期的结束,银行理财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已基本完成净值化转型任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推进银行理财高质量发展,在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承担更多责任,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新的历史课题。
马曙光认为,目前银行理财高质量发展面临三方面新的环境。
一是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十四五”规划指出,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今年以来,即使面临巨大的“稳增长”压力,我们看到中央依然坚持“房住不炒”,坚持严控地方隐性债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绝不重回强刺激的老路,这意味着中央的宏观调控思路已彻底转变,其背后逻辑正是在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逐步转向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可以预见,随着新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新发展格局的逐步构建,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碳达峰碳中和、产业升级与融合、数字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领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是银行理财进入发展新纪元。今年是资管新规全面落地的第一年,也是银行理财全面推行“净值化运作+市值法估值”的元年。由于历史原因,相较公募基金等资管同业,银行理财资金主要配置于现金与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投资等多资产投资能力缺乏。这一方面导致投资组合获取超额收益难度较大,特别是在利率低位震荡时面临“资产荒”的配置难题;另一方面在债市单边下行时,也缺乏跨市场的风险对冲能力,难以把握股市、商品、黄金等大类资产轮动行情。反映在理财产品端,就是固收增强类产品的实际收益并不“强”,而偏股混合类、权益类等具有较高收益弹性的产品也较为缺乏,难以满足更广泛客群的理财需求。
三是我国银行处于战略转型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高速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当前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客户金融需求愈加多元,无论从盈利维度还是业务维度看,银行已到转型求变的时刻。参考海外发达经济体的经验,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模式造成直接冲击,客户也愈发依靠资本市场而非信贷融资;相较之下,得益于抗周期、低波动的特点,在金融危机后的低利率时代,国际大型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营收增速普遍高于全行营业收入,成为母行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
面临新环境,马曙光指出,银行理财高质量发展需要明确战略定位。
“经济的背后都是政治”,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做经济工作。银行理财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明确战略定位,切实把党中央关于经济金融的决策部署作为政治责任,坚持金融报国、理财为民,在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承担更多责任,助力共同富裕。
一是坚守金融本源,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2019年,中央首提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个要求就是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农银理财成立三年来,信用债投资规模保持在7000亿元以上,理财融资业务累计投放近千亿元,通过项目定增、专户打新等方式,持续支持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的优质上市企业融资;支持区域发展战略,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投资超过6000亿元;服务乡村振兴,县域理财规模峰值超过9000亿元。
二是践行普惠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相较非银资管同业,理财子公司背靠银行,覆盖了最广泛的客群,天然具有普惠性。农银理财成立三年来,通过稳健的投资运作,累计为客户创造投资收益超2000亿元,并先后推出乡村振兴惠农、共同富裕等主题特色产品;近期又将6+N产品体系升级为“六心”产品品牌,优化客户对不同类型产品的认知,特别是全新推出“顺心”系列养老理财产品,重点突出长期性、稳健性、普惠性,助力养老第三支柱建设。
三是牢筑底线思维,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是银行理财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资管新规发布四年来,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任务基本完成,“影子银行”治理效果显著,农银理财加上受托管理母行老产品的部分,全口径产品净值化率也达到了93%。另一方面,面临今年上半年市场的超预期波动,农银理财提前研判形势,坚持底线思维,有效控制回撤,破净率和破净数量保持了可比同业最低,确保已兑付理财产品无一“破净”——公司成立以来,新产品所投资产无一不良,切实为人民群众看好“钱袋子”。
在马曙光看来,银行理财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中国特色。
回顾银行理财近二十年的历程,其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满足了广大居民的理财需求与实体经济融资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银行理财既要守住传统优势,又要创新发展思路,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是坚持稳健经营,践行“人民金融”。银行理财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在客户心中树立了稳健收益的形象。尤其考虑到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偏低,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基石,净值化转型后的银行理财,有责任继续为广大居民在基本储蓄与专业投资之间找到更加多样化、更加符合风险偏好的投资选择,促进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理财子公司三年来的经验看,重点需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加强队伍和文化建设,资产管理是高度市场化的知识密集型行业,这不仅要求人才的专业性,更要求人才的可靠性;银行理财既要以市场化的考核机制激励人,又要以风清气正的文化建设引导人,确保员工真正将客户利益与合规经营放在首位。加强风控体系建设,银行理财要按照嵌入式、全流程的原则,强化不同岗位职能的风险隔离,加强对投资组合的业绩归因与理财产品的运作后评价,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弄清楚投资收益究竟来自何处,公司经营还有哪些风险隐患,如何防范于未然。加强科技系统建设,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客户诉求愈加多元,监管规则越发细致,科技系统对理财业务的鼎力支持和快速响应至关重要。银行理财要对标国际一流,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通过“自建+外购”两条腿走路,以准确、可靠、智能的科技系统保障理财业务的安全连续运行。
二是坚持专业运作,拓展投资能力圈。理财净值化转型后,底层资产的变化都将迅速反应到产品净值上,导致产品净值波动更为敏感,更加需要专业化、市场化的投资能力,为产品净值保驾护航。主要从四个方面着力:持续完善投研支持体系,宏观策略研究要加强大势研判,提升大类资产择时能力;中观行业研究要做深做细,研判行业景气度与当前位置;微观标的与合作机构研究要加强分级投资库的跟踪维护,规范开展合作机构评价,严把准入关。夯实固定收益投资基本盘,深化信用研究,拓展交易品种,守住投资组合的收益底线。发挥权益投资的收益倍增作用,坚持委外投资与直接投资“双轮驱动”,严格投资纪律,明确不同产品配置权益类资产的风格偏好、标的选择、仓位控制等要求,提高产品收益弹性。
三是坚持行司协同,构建大财富管理生态。鉴于理财业务的普惠性,银行应将银行理财作为大财富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盘,基于对理财客户的分层分类,促进理财与基金、保险、境外投行等其他财富管理业务联动发展,具体可从四个方面入手:抓好“两户”建设,做好个人与对公重点账户的营销和维护,促进存款与理财转换,把握资金流量入口;做好理财客户分类服务,结合金融场景与理财需求,研发有针对性的产品。深化渠道共建,银行理财要对一线客户经理开展常态化系统化的理财知识培训、产品特点介绍与市场观点分享,尤其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要客观分析形势,帮助客户经理保持冷静专业的态度,避免“羊群效应”,切实保护客户利益。优化考核体系,母行要在全行真正建立以AUM为核心的考核体系,从财富管理角度拆解和深挖,比如客户持有产品的AUM、客户盈利和追加资金情况、客户持有产品的平均期限等。在这个大前提下,可以从全行角度合理摆布存款、理财、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产品的考核权重。强化资源共享。在风控合规前提下,母行与理财子公司可以按照分层分类原则,全面对接不同客户的投融资需求,发掘优质资产,创新金融工具,优化产品设计,提供综合化的财富管理服务方案。
(责任编辑:王晨曦)